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尤其是文化方面的交流。中国古代典籍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精髓,更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其英译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些典籍中含有的大量带有中国特殊文化内涵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则是衡量译文成功与否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需要译者格外重视。本研究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以许渊冲的《楚辞》英译本(Elegies of the South translated by Pr.Xu Yuanchong)为语料,选取其中典型的文化负载词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研究和分析许老对《楚辞》中的文化负载词所采取的翻译方法以及对文化空缺现象的处理方法,从而对其它典籍的英译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尽一份绵薄之力。研究发现:1)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作为“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的媒介,不仅是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转换。文化负载词是语言中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词,对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2)作为中国优秀典籍的代表,《楚辞》英译对于传播中国优秀文化有着重大意义。而《楚辞》中含有大量承载着浓厚文化内涵的文化负载词,这类词的翻译是影响《楚辞》对外传播和接受的一个重要因素;3)目前,《楚辞》有多个英译本,主要是由西方汉学家和中国翻译家翻译的。各译本对《楚辞》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不尽相同,各有千秋。本文选取许渊冲的《楚辞》英译本作为语料进行研究;4)功能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手段,《楚辞》英译的目的在于让目的语受众读懂并理解其中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感受诗人的高尚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从而使中国优秀文化得以传播;5)许渊冲教授认为在翻译经典作品,尤其是古典诗词时,目的语和源语对等的文字不一定是最好的,此时译者就要选用译语最好的表达方式来再现原作的内容。译文要表达原作的意美、音美、形美,目的是使读者知之(理解)、好之(喜欢)、乐之(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