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目的:茵陈(学名:Artemisia capillaris)为菊科蒿属,是多年生木状草本。能够清利湿热、利胆退黄,是治疗黄疸的首选之药[1-3]。近年来,关于茵陈在利胆方面的文献很多,但在抗菌成分方面的研究却很少。本文以抗菌活性为导向,将茵陈中有效的抗菌活性成分提取并分离,为将茵陈开发成新型抑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实验方法:本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变形链球菌作为测试菌种,确定石油醚层和乙酸乙酯层对测试菌有抑菌作用。然后,以抑制多种细菌为导向,用硅胶柱色谱和羟丙基葡聚糖凝胶色谱等方法对石油醚层和乙酸乙酯层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NMR(氢谱1H-NMR、碳谱13C-NMR、质谱MS)来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后,用两倍连续稀释法测定单体化合物对多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进一步做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实验来检测单体化合物的耐药性。用DPPH清除自由基法测定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并且,采用人宫颈癌Hela细胞检测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经鉴定,分离的化合物分别为化合物Ⅰ(β-谷甾醇)、化合物Ⅱ(十六烷酸)、化合物Ⅲ(杜鹃花酸)、化合物Ⅳ(阿魏酸)、化合物V(槲皮素)、化合物Ⅵ(绿原酸)和化合物Ⅶ(木犀草素)。七个化合物中有五个具有抗菌作用。MIC结果可知,化合物Ⅲ、Ⅳ、Ⅴ、Ⅵ和化合物Ⅶ对变形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值为8~64μg/mL。化合物Ⅰ、化合物Ⅱ对以上细菌均无抗菌活性。化合物V对绿脓杆菌、蜡状芽胞杆菌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为第一次报道,化合物Ⅶ对绿脓杆菌有抑菌作用也是首次报道。MBC结果显示,化合物V抗菌具有可逆性,易产生耐药性。而化合物Ⅵ、化合物Ⅶ和化合物Ⅳ仅对个别菌种存在耐药性。DPPH实验表明,化合物Ⅳ、Ⅵ.Ⅶ具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单体化合物Ⅲ、Ⅶ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也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