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媒介传播的历史中,新型媒介的出现并不鲜见,并且作为媒介演进的衡量尺度,新媒介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媒介发展的阶段性标志,也标志着社会进入到一个新的纪元。对人类来说,任何一种新技术的诞生,任何传播媒介的诞生都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从公元105年蔡伦造纸成功,到公元691年中国出现最早的印刷品——印纸。从1450年古登堡铅字印刷技术的发明,到1639年印刷媒体在美洲的出现。仅仅几百年的间隔,但人们却见证了无数新技术的发明。尤其在90年代后,因特网的高速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由传统的工业社会向多元的信息社会迅速转变,这不仅带来一场持久的媒介革命,而且强烈的推动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经济随之发展,新的社会格局逐渐形成。这些传播媒介的形态变化,通常是由可感知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新的复杂相互作用引起的。[1]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技术不断出现,同时,在新的技术体系支撑下出现了许多新的媒体形态,我们统称它们为新媒体。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传统网站四大媒体,新媒体被形象的称为“第五媒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比较热门的新媒体话题不下30种,如: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电视、移动电视、IPTV[2]、网络电视(Web TV)、电视上网、温暖触媒列车电视、楼宇视屏(各种大屏幕)、移动多媒体(手机短信、手机彩信、手机游戏、手机电视、手机电台、手机报纸等)、网上即时通讯群组、对话链(Chatwords)、虚拟社区、博客(Blog)、播客(Podcast)、搜索引擎、简易聚合(RSS)、电子邮箱、门户网站等等。其中既有新媒体形式,也有不少属于新媒介硬件技术与新媒介软件技术,或者是新的媒体经营模式。而这些新型媒体中,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媒体形式和新媒体技术,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技术层面上都已成为现今传播领域的主流趋势。不同形态的传播媒介必然有着自身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信息形态,并对人类社会产生带有自身烙印的深刻影响和推动作用。但以往的研究都将目光投放在技术决定论上,只是一味注重对技术的分析和研究技术更新所引发的社会变更,忽略了集技术的发明者和使用者与一身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夸大了技术革新所能带来的社会作用和意义。而本文以不断壮大的网络新媒体为分析对象,结合当今的社会发展,针对新媒体的主要使用者年轻网民群体以及由他们为主体所构成的社会新阶层——年轻网民阶层的行为特点、心理因素和社会地位以及社会作用等问题,浅谈网络新媒体技术与年轻网民及其社会阶层的形成之间的联系和问题。通过对新媒体技术的概念界定、技术解析、特点分析和新媒体技术所带来的社会作用与意义,并对年轻网民群体和年轻网民阶层做出界定,通过分析新媒体与年轻网民阶层的关系,探讨了一系列相关问题并做出了论断。从技术层面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两个方面客观的分析了新媒体技术和年轻网民阶层对社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