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中的低碳表达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ile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和低碳设计似乎是以平行线的关系各自发展。前者以建筑与景观形式的融合为目标,实际操作时偏重于艺术的表达;后者以减少碳排放为目标,实际操作时偏重于技术表达。两者各有优点又各有不足,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此,试图提取各自优点并将艺术与技术结合最终形成本次研究内容。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无论是从建筑密度、景观资源、气候环境等各方面都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空间形态。本文研究的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中的低碳表达策略就上述两种空间环境的特点分别采用环境影响设计和景观植入设计,试图分别解决自然环境下减少建筑对自然资源破坏、维持生态完整性问题和城市环境下提高建筑低碳效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问题。   论文主体部分以历史发展为脉络,以现实建成案例解析为依据,通过对比和验证,归纳总结出不同环境的相对应的设计策略,最终指导设计实践。论文分为五章:   第一章节论述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并对研究对象和相关概念进行了诠释。   第二章节以历史发展为线索,分别叙述了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和低碳理念的发展历程,便于开启后续的策略总结。   第三章节以自然环境为研究范围,引入环境影响设计的概念,归纳总结该环境下建筑融合景观环境的方法。   第四章节以城市环境为研究对象,引入景观植入设计的概念,归纳总结该环境下景观空间植入建筑的方法。   第五章节叙述了利用前文总结的策略方法指导实际项目设计的过程和值得思考的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将北京地铁站口的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是研究在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利用现有条件,通过站口综合开发、协同设计、整合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区域的合理发展,使之成为科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这一词汇因5.12汶川地震的发生而被推到台前,地震中灾民灾时无处藏身,灾后安置混乱的局面使得人们不禁重新审视周边的环境。灾害中大量中小学校舍倒塌的事实
论文从阐述护城河的形成、护城河功能、护城河的物质形态入手,分析护城河在不同历史时期尺度、形态结构,总结护城河与城墙和城门(水门)的关系。就护城河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
“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使建筑文化趋同现象日益严重,千篇一律的现代“国际式”建筑风格在世界范围内泛滥,建筑失去了应有的地域性及民族特色。传统村落作为地域文化的缩影,面对中
三峡工程历经十多年的建设后,让三峡库区城镇社会、经济、文化、城市建设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人居环境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的同时,也凸显了不少问题。城镇的整体风貌意
目前的我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人地矛盾愈演愈烈,环境污染触目惊心,资源能源消耗巨大。山地城市中心区是在长期的历史条件下逐渐演化而成的城市核心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的物质载体,对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建筑教育起步较晚,建筑学教材体系的建设也随之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在探索中寻求发
修道院是天主教徒学习、生活、修道的场所,是一种特别的建筑类型。随着天主教进入中国,一些地方出现了修道院建筑,成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中一种新的建筑类型。据文献记载山西第
随着科技的进步,空调的普及,人们渐渐淡忘了自然通风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空调调节室内环境的两个缺点,其一是不同季节都利用空调调节势必会造成能源浪费;其二是空间的热舒适度
随着目前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城市产业结构和用地结构的调整,传统工业纷纷倒闭,逐渐被新型产业所代替,随着工业厂址、建筑、设施设备不断被遗弃和荒废,大量工业建筑遗产闲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