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阶段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胃癌的分类中,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把胃印戒细胞癌定义为:散在的或小团状的胞浆内含有黏液的恶性肿瘤细胞占肿瘤细胞50%以上。并根据细胞形态分为5种类型:经典型(Ⅰ型),组织细胞样型(Ⅱ型),胞浆嗜伊红型(Ⅲ型),小细胞型(Ⅳ型),间变细胞型(Ⅴ型)。该肿瘤发病年龄较年轻,具有侵袭性强、进展快、恶性程度高的特点,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研究表明黏液的异常表达与肿瘤发生及恶性进展密切相关。印戒细胞癌中癌细胞内含有黏液,其与印戒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索。黏液基因蛋白(mucin,MUC),简称黏蛋白,有多种不同结构类型,是由体内多种上皮细胞分泌的大分子量的糖蛋白,是黏液的主要成分。在正常人体内,它广泛分布于胃肠道、呼吸道、生殖道等上皮细胞内,对上皮起润滑和保护作用。其中MUC2、MUC5AC及MUC6三种黏液基因均定位于11p15.5位点上,但是生理状态下MUC2只在正常肠黏膜中表达,又称肠型黏液;MUC5AC及MUC6只在正常胃黏膜中表达,又称胃型黏液。进一步研究发现表达不同黏液类型的胃癌,如肠型(Intestinal type,typeⅠ)胃癌(只表达肠型黏液)、胃型(Gastric type,typeG)胃癌(只表达胃型黏液)、胃肠型(Gastric and Intestinal type,type GI)胃癌(同时表达肠型和胃型黏液)、未分类型(Unclassified type,type U)胃癌(未查见黏液表达)其生物学行为不尽相同。三种黏液基因蛋白(MUC2、MUC5AC及MUC6)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类型、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国内外报道较少。本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MUC2、MUC5AC、MUC6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和非肿瘤胃黏膜中的蛋白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MUC2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和非肿瘤胃黏膜中的mRNA。探讨黏蛋白MUC2、MUC5AC及MUC6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和联合表达的意义。材料与方法1.标本:选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02年1月~2004年12月间胃印戒细胞癌手术切除的存档石蜡包埋组织标本68例,均有非肿瘤胃黏膜对照,患者术前均未行放化疗。按发病部位分为贲门30例、胃底及胃体12例、胃窦和幽门部26例。按细胞形态分为:Ⅰ型29例、Ⅱ型18例、Ⅲ型12例、Ⅳ型5例、Ⅴ型4例。2.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胃印戒细胞癌组织和相应标本的非肿瘤胃黏膜中MUC2、MUC5AC、MUC6的表达。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68例胃印戒细胞癌组织和相应标本的非肿瘤胃黏膜中MUC2 mRNA。3.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0.0软件包对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和Fisher′检验;多样本率的比较采用行×列表x~2检验;两变量间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1.MUC2蛋白在非肿瘤胃黏膜的阳性表达率为0%,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9.4%,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MUC2蛋白在男性患者的阳性表达率为36%,在女性患者的阳性表达率11.1%,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MUC2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21.7%,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45.5%,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MUC2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P<0.05,Ts=-0.312,MUC2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而在发病年龄、部位、肿瘤大小、脉管侵犯、神经侵犯、浸润深度、TNM分期及细胞形态分型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2.MUC2 mRNA在非肿瘤胃黏膜的阳性率为0%,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阳性率为60.3%,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性别、发病年龄、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神经侵犯、浸润深度、TNM分期及细胞形态分型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MUC2蛋白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表达与MUC2 mRNA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3.MUC5AC蛋白在非肿瘤胃黏膜的阳性表达率为92.6%,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4.7%,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MUC5AC蛋白在最大径≤5cm组阳性表达率为74.5%,在最大径>5cm组的阳性表达率为42.9%,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MUC5AC蛋白在浸润深度T2的阳性表达率为92.3%,在T3的阳性表达率为58.2%,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MUC5AC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的相关性分析:MUC5AC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的相关分析P<0.05,Ts=-0.306;与浸润深度的相关性分析P<0.05,Ts=-0.281。MUC5AC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呈负相关。而在性别、年龄、部位、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神经侵犯、TNM及细胞形态分型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4.MUC6蛋白在非肿瘤胃黏膜的阳性表达率为88.2%,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9.7%,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MUC6蛋白在男性患者的阳性表达率为32%,在女性患者阳性表达率为61.1%,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MUC6蛋白在胃底/胃体阳性表达率为58.3%,在胃窦和幽门部阳性表达率为50%,在贲门部阳性表达率为23.3%,贲门部与胃底和胃体、胃窦和幽门部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神经侵犯、浸润深度、TNM及细胞形态分型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5.在Ⅰ型细胞形态中MUC2、MUC5AC、MUC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4%、62.1%、31%,其中MUC5AC与MUC6的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Ⅱ型细胞形态中MUC2(27.8%)、MUC5AC(66.7%)、MUC6(44.4%)的表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UC5AC与MUC2的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Ⅲ型细胞形态中MUC2的表达(16.7%)低于MUC5AC(50%)、MUC6(33.3%)的表达,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Ⅳ型细胞形态中MUC2的表达(0%)明显低于MUC5AC(100%)、MUC6(80%)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Ⅴ型细胞形态中MUC2(25%)、MUC5AC(72%)、MUC6(50%)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6.在黏液联合表达上G、GI、I、U四型胃印戒细胞癌在性别、年龄、发病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神经侵犯、浸润深度、TNM分期及细胞形态分型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7.胃印戒细胞癌不同细胞形态分型在肿瘤的发生部位(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幽门)上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在贲门部发病率Ⅲ型(83.3%)明显高于Ⅱ(48.3%)、Ⅳ(27.8%)、Ⅴ(0%)型的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MUC2、MUC5AC、MUC6蛋白三者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1.MUC2蛋白和MUC2 mRNA表达增高,MUC5AC蛋白和MUC6蛋白表达降低可能与胃印戒细胞癌的发生有关。MUC2蛋白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与MUC2 mRNA之间无显著相关性,MUC2蛋白表达的增高可能部分是由于蛋白翻译水平上调或蛋白稳定性增高所致。2.胃印戒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组MUC2蛋白表达率低,MUC2蛋白表达可能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MUC5AC蛋白表达可能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呈负相关;MUC6蛋白在贲门癌中明显低表达,提示不同部位发生的印戒细胞癌组织分化可能有所不同。3.MUC2、MUC5AC及MUC6蛋白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4.胃印戒细胞癌的不同细胞形态分型可能与黏液表达、发生部位有关。MUC5AC在Ⅰ型、Ⅱ型中高表达;MUC2在Ⅳ型中低表达。Ⅲ型印戒细胞癌可能好发于贲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