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明确Shamrock扫描法相对于PMTS-ITS扫描法实施超声引导腰丛神经阻滞,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方面是否优于后者。另外通过比较实施腰丛神经阻滞中的其他相关变量,如操作时间、穿刺次数、引发目标肌肉收缩的最小刺激电流等进一步评估两种方法的临床实用性。方法:本次试验共入组患者46例,其中4例患者因坐骨神经阻滞效果不完善需改变麻醉方法,2例患者因超声可视化评分低于10分被排除在外,其余40例患者随机分为P组、S组,每组20人。P组患者采用PMTS-ITS法扫描定位腰丛神经,S组患者使用Shamrock法扫描定位腰丛神经。局麻药注入完毕后40min内,每隔5min对患者的感觉(包括温度觉、痛觉)和运动阻滞效果进行一次评估。并记录完成神经阻滞的操作时间,穿刺次数,穿刺深度,引发目标肌肉收缩的最小刺激电流、以及是否改变麻醉方式。结果:感觉阻滞起效(股神经、闭孔神经、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域温度觉、痛觉完全消失)时间,P组、S组均为15min,运动阻滞起效(下肢Bromage评分达到3分)时间,P组、S组均为30min。S组、P组在阻滞效果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组实施腰丛神经阻滞的操作时间为(437±125s)明显少于S组(544±180s)(P﹤0.05);S组需要更多的穿刺次数,尤其是5次及5次以上的次数来实现目标肌肉的收缩,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穿刺针的进针深度明显多于S组。对内收肌、股四头肌的等长肌力测试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两组的失败率也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超声引导腰丛神经阻滞,无论采用P法或S法实施扫描定位腰丛神经,在BMI<35,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都可以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两种方法在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没有明显差异,Shamrock法需要更多穿刺次数、操作时间才能完成操作。由于对于两种方法的临床研究较少,还需要更大样本量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确定两种方法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