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和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o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颈动脉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并且与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既往研究已经证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的分布存在种族差异,颅外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在白人种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黑种人、西班牙裔和亚洲人(日本人、中国人和韩国人)。然而,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一个动态进展的过程,在出现临床症状或导致缺血性卒中事件之前存在长达几年的无症状时期导致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颈动脉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通常在卒中后才被诊断出来。因此,无症状人群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的早期识别在卒中和一级预防的干预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的:最新研究指出,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外,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外颈动脉斑块负荷,特别是最大管壁厚度和狭窄,与颅内动脉严重狭窄显著相关;颅外颈动脉斑块负荷可能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独立指标。但是,国内外相关研究尚少,且无症状人群中颅外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关系尚不明确。据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无症状颅内动脉狭窄和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方法:收集2019年0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患者,要求年龄在30岁及以上,汉族,既往无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要求医疗评估脑血管病风险;或因非特异性主观症状如头痛、头昏等主诉就诊,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定位体征。对每个患者进行人口统计学、病史和血液生化结果的采集。同时对这些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颅脑磁共振平扫和动脉血管成像(MRI、MRA)检查。
  结果:共43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81例为男性(41.8%);对于颅外动脉,48例(11%)患者存在内-中膜增厚;121例(28%)患者存在颈动脉斑块;10例(2.3%)存在颈动脉狭窄;对于颅内动脉:20例(4.6%)存在ICAS。将433例患者分为ICAS组和无ICAS组、ECAS组(颈动脉斑块和狭窄)和无ECAS组(无硬化和内-中膜增厚),筛选出与ICAS和ECAS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将上述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出:年龄(OR=1.07,95%CI=1.01-1.04)、高血压病史(OR=2.94,95%CI=1.98-4.37)和糖尿病史(OR=2.75,95%CI=1.72-4.38)是ICAS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10,95%CI=1.09-1.11)、男性(OR=1.01,95%CI=1.01-1.02)、糖尿病史(OR=1.53,95%CI=1.10-2.12)、收缩压平均值(OR=2.37,95%CI=1.95-2.88)、总胆固醇水平(OR=1.06,95%CI=1.00-1.13)是ECAS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筛选出存在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将其分为ICAS组和无ICAS组,单因素分析得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平均收缩压、空腹血糖水平与无症状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ICAS患者密切相关,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高血压(OR=2.25,95%CI=1.373-3.695)、糖尿病(OR=2.24,95%CI=1.181-4.248)是ICAS合并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独立预测因素。最后将存在ICAS患者按照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4层(无硬化、内-中膜增厚、有斑块、动脉狭窄),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ICAS发生风险越高,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可能是IC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1.无症状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比不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年龄更大,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更高,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空腹血糖更高。
  2.高血压、糖尿病可能是ICAS合并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独立预测因素。
  3.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ICAS发生风险越高。
其他文献
期刊
学位
期刊
背景:  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当代全球性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年期。肌少症(sarcopenia),与临床许多疾病的发生、进展及其预后都有密切关联,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肌少症的分子机制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发病机制、靶向治疗仍需待进一步探索。前期实验应用qPCR检测到在肌少症骨骼肌中miRNA表达情况,同时明确miRNA与lncRNA的关系。进一步需明确lncRNA对骨骼肌萎缩肌细胞
学位
目的:探讨绝经后乳腺癌术后病人辅助内分泌治疗在真实世界诊疗环境下的治疗情况,并对不同治疗药物进行药效经济学评价。  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4年3月间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普外科、肿瘤科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术后病人共291例。记录收集病人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完整临床资料,内容包括确诊时年龄、病理组织学分级、术后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N分期、Her-2表达状态、有无脉管癌栓侵犯、K
甲状腺滤泡状癌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的实体性肿瘤,并且具有高度侵袭性的特点。我们选择甲状腺滤泡状癌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二代高通量测序检测,发现唾液酸转移酶(ST)家族中ST6GAL2的表达量特异性升高。进一步的体内和体外实验证实了ST6GAL2对甲状腺滤泡状癌能够促进其肿瘤生物学行为发展,并且是通过激活Hippo信号通路实现的。白藜芦醇是葡萄藤根茎中的一种提取物,多种研究表明它在许多肿瘤中展现出抑
目的:探讨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孕期不同血压水平对妊娠结局及胎儿的影响,为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患者的诊治和管理提供参考,指导临床干预。  方法:统计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病房分娩的148例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孕妇临床资料,总体分析一般资料及妊娠结局;依据孕期平均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分为A组(≤140/90mmHg,严格血压控制组)、B组(141-159/91-
研究背景:脑卒中是导致全球老年人死亡的第二大疾病,同时也是导致我国老年人死亡的首要病因。脑卒中因为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已经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在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80%,是导致脑卒中的最常见病因。慢性脑动脉闭塞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病因,导致了15%-25%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因此对于慢性脑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治疗已经成为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关键。既往对于慢性脑动脉闭塞
目的:分析损伤性中心气道狭窄的临床特征,探讨经支气管镜干预治疗后的疗效及发生再狭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大连市中心医院自2012年11月至2018年6月通过临床症状、相关影像学及支气管镜等检查确诊的气道损伤后新发的中心气道狭窄病例,且住院和门诊病例系统病例完整的患者。收集损伤后新发的中心气道狭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基础疾病史、临床表现、ECOG评分、气管狭窄长度、气管狭窄程度、气管狭窄
目的:随着周围动脉疾病血管腔内治疗数量的增加,治疗后通畅性的问题是一个挑战,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血沉对患者血管内治疗后的影响及再狭窄概率预测。  方法:收集并整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介入治疗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的患者登记数据。首次血管内介入治疗下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