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颈动脉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并且与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既往研究已经证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的分布存在种族差异,颅外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在白人种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黑种人、西班牙裔和亚洲人(日本人、中国人和韩国人)。然而,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一个动态进展的过程,在出现临床症状或导致缺血性卒中事件之前存在长达几年的无症状时期导致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颈动脉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通常在卒中后才被诊断出来。因此,无症状人群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的早期识别在卒中和一级预防的干预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的:最新研究指出,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外,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外颈动脉斑块负荷,特别是最大管壁厚度和狭窄,与颅内动脉严重狭窄显著相关;颅外颈动脉斑块负荷可能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独立指标。但是,国内外相关研究尚少,且无症状人群中颅外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关系尚不明确。据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无症状颅内动脉狭窄和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方法:收集2019年0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患者,要求年龄在30岁及以上,汉族,既往无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要求医疗评估脑血管病风险;或因非特异性主观症状如头痛、头昏等主诉就诊,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定位体征。对每个患者进行人口统计学、病史和血液生化结果的采集。同时对这些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颅脑磁共振平扫和动脉血管成像(MRI、MRA)检查。
结果:共43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81例为男性(41.8%);对于颅外动脉,48例(11%)患者存在内-中膜增厚;121例(28%)患者存在颈动脉斑块;10例(2.3%)存在颈动脉狭窄;对于颅内动脉:20例(4.6%)存在ICAS。将433例患者分为ICAS组和无ICAS组、ECAS组(颈动脉斑块和狭窄)和无ECAS组(无硬化和内-中膜增厚),筛选出与ICAS和ECAS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将上述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出:年龄(OR=1.07,95%CI=1.01-1.04)、高血压病史(OR=2.94,95%CI=1.98-4.37)和糖尿病史(OR=2.75,95%CI=1.72-4.38)是ICAS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10,95%CI=1.09-1.11)、男性(OR=1.01,95%CI=1.01-1.02)、糖尿病史(OR=1.53,95%CI=1.10-2.12)、收缩压平均值(OR=2.37,95%CI=1.95-2.88)、总胆固醇水平(OR=1.06,95%CI=1.00-1.13)是ECAS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筛选出存在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将其分为ICAS组和无ICAS组,单因素分析得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平均收缩压、空腹血糖水平与无症状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ICAS患者密切相关,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高血压(OR=2.25,95%CI=1.373-3.695)、糖尿病(OR=2.24,95%CI=1.181-4.248)是ICAS合并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独立预测因素。最后将存在ICAS患者按照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4层(无硬化、内-中膜增厚、有斑块、动脉狭窄),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ICAS发生风险越高,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可能是IC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1.无症状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比不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年龄更大,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更高,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空腹血糖更高。
2.高血压、糖尿病可能是ICAS合并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独立预测因素。
3.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ICAS发生风险越高。
目的:最新研究指出,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外,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外颈动脉斑块负荷,特别是最大管壁厚度和狭窄,与颅内动脉严重狭窄显著相关;颅外颈动脉斑块负荷可能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独立指标。但是,国内外相关研究尚少,且无症状人群中颅外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关系尚不明确。据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无症状颅内动脉狭窄和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方法:收集2019年0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患者,要求年龄在30岁及以上,汉族,既往无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要求医疗评估脑血管病风险;或因非特异性主观症状如头痛、头昏等主诉就诊,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定位体征。对每个患者进行人口统计学、病史和血液生化结果的采集。同时对这些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颅脑磁共振平扫和动脉血管成像(MRI、MRA)检查。
结果:共43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81例为男性(41.8%);对于颅外动脉,48例(11%)患者存在内-中膜增厚;121例(28%)患者存在颈动脉斑块;10例(2.3%)存在颈动脉狭窄;对于颅内动脉:20例(4.6%)存在ICAS。将433例患者分为ICAS组和无ICAS组、ECAS组(颈动脉斑块和狭窄)和无ECAS组(无硬化和内-中膜增厚),筛选出与ICAS和ECAS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将上述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出:年龄(OR=1.07,95%CI=1.01-1.04)、高血压病史(OR=2.94,95%CI=1.98-4.37)和糖尿病史(OR=2.75,95%CI=1.72-4.38)是ICAS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10,95%CI=1.09-1.11)、男性(OR=1.01,95%CI=1.01-1.02)、糖尿病史(OR=1.53,95%CI=1.10-2.12)、收缩压平均值(OR=2.37,95%CI=1.95-2.88)、总胆固醇水平(OR=1.06,95%CI=1.00-1.13)是ECAS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筛选出存在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将其分为ICAS组和无ICAS组,单因素分析得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平均收缩压、空腹血糖水平与无症状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ICAS患者密切相关,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高血压(OR=2.25,95%CI=1.373-3.695)、糖尿病(OR=2.24,95%CI=1.181-4.248)是ICAS合并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独立预测因素。最后将存在ICAS患者按照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4层(无硬化、内-中膜增厚、有斑块、动脉狭窄),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ICAS发生风险越高,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可能是IC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1.无症状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比不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年龄更大,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更高,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空腹血糖更高。
2.高血压、糖尿病可能是ICAS合并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独立预测因素。
3.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ICAS发生风险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