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稻瘟病是水稻种植过程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由子囊菌门真菌Magnaporthe oryzae侵染引起。目前,由于其经济方面的重要性及真菌与寄主之间遗传操作易处理等特性,稻瘟病菌致病系统已成为研究真菌-植物相互作用的理想模型。稻瘟病菌的遗传图谱和全基因组序列草图已明确,以上结果为研究水稻与稻瘟菌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便捷。目前,在稻瘟病菌中已鉴定出3个编码O-甘露糖转移酶蛋白(PMT)的Pmt基因。其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瘟病是水稻种植过程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由子囊菌门真菌Magnaporthe oryzae侵染引起。目前,由于其经济方面的重要性及真菌与寄主之间遗传操作易处理等特性,稻瘟病菌致病系统已成为研究真菌-植物相互作用的理想模型。稻瘟病菌的遗传图谱和全基因组序列草图已明确,以上结果为研究水稻与稻瘟菌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便捷。目前,在稻瘟病菌中已鉴定出3个编码O-甘露糖转移酶蛋白(PMT)的Pmt基因。其中,MoPmt2被归类在Pmt2亚家族,该基因在病菌生长发育和水稻致病能力中起重要作用。然而,有关其它PMT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仍不清楚。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获得 了其余 2 个 Pmt 基因MoPmt1(MGG 02954)和 MoPmt4(MGG04427)的缺失突变体,初步研究发现,Pmt4亚家族成员MoPmt4基因突变体的致病毒力下降。为明确MoPmt4对稻瘟病菌的调控机理,本文对突变体生物学表型及侵染致病等过程进行了详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本研究发现,MoPmt4可回补酿酒酵母ogm4突变体菌株中缺乏的Pmt蛋白功能。MoPmt4在分生孢子阶段呈高丰度表达,侵染24 h次之,随后逐渐下降。表型分析结果显示,MoPmt4基因的缺失可导致生长受阻,菌丝分支增多,以及无性繁殖缺陷。MoPmt4突变体小孢子数量增多,并且分生孢子对H202的耐受性降低。MoPmt4参与调控稻瘟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发育,并且在调节胞内糖原和脂质代谢中起关键作用。MoPmt4突变体在不同渗透剂处理后,附着胞质壁分离比例上升,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壁形态存在缺陷,表明MoPmt4缺失导致稻瘟病菌CWI(细胞壁完整性)受损。侵染试验结果表明MoPmt4缺失突变体对ROS的降解能力下降,并且通过抑制寄主产生ROS来促进侵染。构建了 RFP-HEEL与MoPmt4-eGFP共表达菌株,观察到MoPmt4与内质网Marker共定位,表明该蛋白定位于内质网。构建结构域缺失突变体,鉴定出MoPmt4蛋白中PMT结构域对稻瘟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性起决定性作用。综上所述,MoPmt4介导的蛋白O-甘露糖基化在控制稻瘟病菌生长发育、CWI和致病毒力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寻找新的抑制稻瘟病菌的杀菌剂靶标及设计新的稻瘟病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为了解安徽省水生源人致泻性大肠杆菌(Aquatic pathogenic coli,APEC)的致病型状况,2017-2018年进行了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和致病型分析;为了解分离到的水生源人致泻性大肠杆菌各致病型突破哺乳动物肠道黏膜屏障的能力,进行了各致病型菌株混合口服攻毒试验;为了解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EAEC)分型标志基因pic对
烯烃氢甲酰化反应在工业均相催化反应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成熟的低压氢甲酰化工艺(LP OxoSM工艺)及水-有机两相氢甲酰化工艺(RCH/RP工艺)能够高效催化低碳烯烃氢甲酰化反应,且
菜粉蝶(Pieris rapae)属鳞翅目粉蝶科,其幼虫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当前,针对此虫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如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和阿维菌素等。但化学药剂的长期无节制施用,不仅会加重环境污染,而且会降低害虫对药剂的敏感性,导致防治效果逐渐降低。前人研究发现,杀虫剂可以诱导昆虫机体产生大量活性氧,这会对昆虫造成氧化损伤。而昆虫的抗氧化酶系统能够抵御氧化损伤,从而间接增强害
目的:以传统中医辨证论治为基础,现代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检查作为股骨头坏死诊断、分期评估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尚无需手术干预者予以中
资源型城市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甚至是掠夺性的开发,资源型城市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正逐渐衰弱和消失,资
小窝是脂筏与小窝蛋白-1(Caveolin-1,Cav1)结合而形成的凹陷结构,Cav1碳端133、143和156位上的三个半胱氨酸,是棕榈酰化位点,可以帮助蛋白锚定在膜上。研究发现,细胞小窝可以响应细胞膜张力变化,但是这种变化的详细机制尚不清楚。Cav1的三个棕榈酰化位点可能是感应细胞膜张力变化的关键结构。为了确定Cav1的棕榈酰化位点在小窝力响应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本课题结合体内和体外实验进行了
麦角固醇是真菌中的主要甾醇,作为重要的医药化工原料,可用于转化维生素D2和生产甾醇类药物。酿酒酵母中麦角固醇生物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转录调节机制仍不清楚。因此阐明转录调节对麦角固醇合成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以酿酒酵母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转录因子Ecm22工程菌,探究了 Ecm22过表达与截短的Ecm22对酿酒酵母生长以及麦角固醇合成的影响,研究了麦角固醇衍生物的抑菌活性。1、通过Ecm22
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亚麻刺盘孢Colletotrichum lini CGMCC 34486对3-酮基甾体具有转化能力,为了进一步验证C.lini CGMCC 34486对3-酮基甾体的转化规律,本文选取依西美坦(6-亚
Caspase-3家族是细胞凋亡的关键因子,它的异常活化将导致细胞的过度凋亡并引起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靛红类衍生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是药学研究中比较热门的
真核生物体内,F-box蛋白在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proteasomepathway,UPP)中参与调控胞内蛋白降解、受体识别、信号传导等生物学过程。F-box蛋白作为泛素连接酶复合物(Skp1-Cullin1-F-box,SCF)的调节亚基,参与降解底物的特异性识别。为探究F-box家族基因MoFbr7及MoFbc1在稻瘟病菌生长发育及侵染致病中的功能,本研究分别从稻瘟病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