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微血管减压术(mico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和半月节射频热凝术(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PRT)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TN)治疗中应用价值和地位,提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综合治疗策略。方法收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6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共218例,其中典型三叉神经痛174例,非典型三叉神经痛44例。应用BTFE和e-thrive两个序列对三叉神经后根进行层厚0.5mm的磁共振薄层扫描,将三叉神经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分为四型,其中血管压迫并推移三叉神经55例、压迫125例、可疑压迫15例、无压迫23例。选择症状典型、存在明确血管压迫的94例行微血管减压术;对症状不典型、血管压迫不明确,或者存在明确血管压迫但对开颅手术存在顾虑的124例行立体定向+三维CT引导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在微血管减压术组中,将术前MR对责任血管来源的判定与MVD术中对责任血管来源的判定与进行验证、对比;对术中所见各类型责任血管对三叉神经根的压迫方向进行统计,找出一定的规律;最后,对本组MVD的治愈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在射频热凝术中组中,根据MR的结果分为明确压迫组和非明确压迫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复发率对比。最后,将MVD术后无效或复发的病例加行PRT;将PRT无效、复发病例根据病人的MR结果及意愿,选取MVD或再次PRT,计算两种术式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总的治愈率。结果1.症状典型患者其责任血管来源以单纯小脑上动脉或小脑前下动脉压迫为主,症状非典型患者其责任血管来源单纯岩静脉或动静脉联合压迫的比例较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MVD组中,MR判断责任血管的来源与术中所见符合率97.9 %。MVD手术中,小脑上动脉是最主要的责任血管,占63.8%,其次是小脑前下动脉,占12.8%,岩静脉单独压迫占9.6%,椎基底动脉单独压迫占3.2%,动静脉联合压迫占4.3%,多支动脉压迫5.3%。3.MVD术中发现,小脑上动脉从正上方压迫三叉神经根最常见的压迫方式,占所有小脑上动脉压迫的43.9%,其次是从内上方压迫,占31.8%,两者合并占所有小脑上动脉压迫的75.7%。小脑前下动脉多从正内侧和内下方压迫三叉神经根,两者占所有小脑前下动脉压迫的61.6%。而椎基底动脉多从三叉神经根的正内侧压迫,占所有椎基底动脉压迫的66.7%。岩静脉多从三叉神经根的正外侧和外上方压迫,两者相加占所有岩静脉压迫的85.7%。4.通过对病人症状、MR结果的双重筛选,MVD手术治疗原发性TN可以达到非常好的疗效。有效率98.9%,治愈率94.7%,2年随访复发率1.1%。5.通过立体定向和三维CT的辅助,射频热凝术同样可以达到较好的疗效,有效率97.4%,治愈率71.8%,2年复发率12.1%。明确压迫组与非明确压迫组的患者治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复发率存在统计学差异,可以认为明确压迫组的复发率更高。6.在MVD组中,有1例病人无效,1例病人复发,均加做PRT,1例获得治愈,1例仍然无效;PRT组中有2例病人无效,16例病人复发,根据病人的MR结果及意愿,选取MVD或再次PRT,均获得治愈。两种术式结合的方法可以使原发性TN总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9.5%。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呈多样性,典型的三叉神经痛发作和MRI确定明确存在责任血管是MVD手术的强烈适应症。症状不典型或MRI未发现明确血管压迫的病例行PRT手术也可以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但是存在明确血管压迫者行PRT复发率高于无明确血管压迫者。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中,MVD和PRT两种术式可以互补,使总体有效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