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侃之于中国传统文化,可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既有总结又有创新,既有守成又有发展,其治学理念与方法,对于今人研治“国学”,仍然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文首先从黄侃的个人生平研究着手,概括性地总结其一生,并将之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者为短暂的革命生涯,后者则是回归学术重镇。黄侃为何从1911年之后不再问政而潜心学术?笔者通过对文献史料的阅读梳理,从黄侃的家世背景、师承关系、社会活动、朋友交游等各个方面来了解其性格特征,以期对其人其事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与把握。像黄侃这样的一种狂狷性格,究竟对他在生活上、学术上都造成了哪些重要影响?笔者试图以此为切入点,力图较为全面地了解黄侃其人,同时着重讨论与归纳他的学术成就,进而做出分析比对,揭示其国学观念较之传统认知与现代定义的异同。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叙述笔者的选题缘由。第二部分主要研究黄侃的身世,青年时期的短暂革命活动以及他对革命的观念。黄侃为人正直不阿,面对腐朽的满清王朝,他走上革命的道路似乎是必然,然而在必然之中又有些偶然。他原本是在旧式私塾的环境下成长,却因为时代风气的变化,使他又得以在武昌文华普通学堂学习,由此结识了宋教仁、黄兴等一众革命党人,从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维新与守旧之间,最可见黄侃性格的矛盾之处:一方面他坚守传统,对于革命的初衷,仅仅是缘于夷夏之辨,始于所谓民族大义;而另一方面,他又表现得十分昂扬激进。黄侃并没有如清政府所期望的那样,在西学堂里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反倒是积极发展地下力量,纠合同志,意欲推翻满清政权,积极鼓吹暴力革命。第三部分则是从黄侃的师友交谊中探究其性格,分析他为人处世的行为,由侧面切入以更全面的了解黄侃其人。黄侃确实是一个矛盾的人,他恪守故辙,尊师重道,对母亲的孝心令人感到夸张甚至是惊愕。然而他又是个极度狂放不羁的人,不以礼法自绳,在生活上的不规律与放荡也是他英年早逝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一部分,总结与归纳黄侃的学术思想与他的一些治学方法。从方法论的角度阐述他对国学及传统文化的认识,比较他的文化观及国学观与今天人们的定义有何种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