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进一步完善水稻高蛋白高产高必需氨基酸栽培技术,本研究采用田间裂区试验探讨了习惯栽培法、高蛋白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即综合栽培)、综合栽培改良Ⅰ(生物有机肥替代10%化学氮肥量)、综合栽培改良Ⅱ(生物有机肥替代20%化学氮肥量)四种不同栽培法对水稻功能叶和籽粒碳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蛋白水解酶、谷草转氨酶、蔗糖磷酸合成酶、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以及产量、糙米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糙米蛋白质含量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1.与习惯栽培法相比,水稻综合栽培改良Ⅰ能明显提高功能叶硝酸还原酶、蛋白水解酶、蔗糖磷酸合成酶和籽粒ADPG焦磷酸化酶及功能叶和籽粒中谷草转氨酶活性,增强水稻氮素吸收、同化及氨基转移的能力,促进功能叶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向蔗糖转化及籽粒淀粉合成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水稻高产高蛋白高必需氨基酸的形成。 2.与综合栽培改良Ⅱ、综合栽培和习惯栽培法相比,水稻综合栽培改良Ⅰ能明显提高水稻产量、糙米中的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综合栽培改良Ⅰ早稻产量达5767kg/hm~2,分别比综合栽培改良Ⅱ、综合栽培和习惯栽培法提高了4.55%、6.15%、13.81%,晚稻产量达6108kg/hm~2,分别提高了2.95%、5.31%、9.23%;早稻全氮和蛋白氮含量分别为19.63g/kg、19.32 g/kg,晚稻全氮和蛋白氮含量分别为18.80g/kg、17.80g/kg,将全氮,蛋白氮折算为粗蛋白或蛋白质含量,则相当于早稻糙米粗蛋白含量提高了0.24、3.87、16.96g/kg,蛋白质含量提高了0.24、4.70、17.08g/kg,晚糙米粗蛋白含量提高了5.00、7.85、18.98g/kg,蛋白质含量提高了4.22、6.31、18.86g/kg:早稻蛋白质产量达545kg/hm~2,分别提高了8.13%、8.35%、34.57%,晚稻蛋白质产量达546kg/hm~2,分别提高了7.69%、13.04%、31.57%。 3.与综合栽培改良Ⅱ、综合栽培和习惯栽培法相比,综合栽培改良Ⅰ能明显提高水稻糙米氨基酸总量以及水稻第一、二、三限制性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的含量,改善糙米氨基酸的构成比例。与其它3种栽培法相比,其氨基酸总量为121.36g/kg,分别提高了8.36%、10.54%、67.54%,赖氨酸含量为4.84g/kg,分别提高了16.21%、18.34%、71.94%,苏氨酸含量为4.48g/kg,分别提高了11.03%、11.72%、65.01%,蛋氨酸含量为1.55g/kg,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