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股即公有股份,是对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的一种统称,公股不流通是我国股票市场所特有的现象。 本文共三章。第一章对公股的形成背景、公股的现状、公股不流通的原因和公股不流通的负效应进行了分析。公股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原因,由于对股份制姓资姓社的认识分歧和担心国有资产流失的顾虑,以及实践中的经验不足、在最易被接受和最合理的操作方案的两难选择中委曲求全,造成了我国目前公股覆盖面广、总量大、绝对控股、不流通和公股持有人复杂的现状;制约我国公股目前进行流通的主要因素在于依旧是思想顾虑、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和股票市场的资金承受能力有限。第一章最后着重分析了公股不流通的弊端,上市公司闽福发配股事件以及由公股不流通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危害使我们看到解决上市公司公股流通问题的紧迫性。 第二章分析了公股流通的意义、原则和条件。党的“十五大”明确了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基本内涵,指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资产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因此保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也并不是要控制每一个公司,控制一个上市公司也并不是要有绝对控股权,从而扫清了公股流通的思想障碍。公股流通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解决公股流通的过程中要遵循四个原则。公股流通的价格要公平和市场化。公股的巨额总量和“有进有退”的思路决定了要分步、分行业进行。公股能不能流通要看市场资金的供需状况,本文对2000年四季度的市场资金供需分析说明公股流通是可行的但存在资金有限的压力,为此可考虑从扩大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规模、开展证券公司的上市试点和适时引入外资等三个方面开拓新的资金供给渠道。 第三章在前两章分析的基础上,对公股流通方式进行了设计。首先,提出公股流通价格的五种模式,其市场化属性逐一递减,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股份回购是一种减持公股的有效形式,具有可操作性。经过对上市公司申能股份的回购案例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到回购操作<WP=3>中要注意的问题和可借鉴的经验。对投资者配售上市公司公股也是一种方式,由于配售比回购较市场化,其配售价格的确定就较为关键。中国嘉陵和黔轮胎的配售遭遇市场尤其是遭受证券投资基金的冷落使主承销商成为大股东的案例,值得今后采用该方案解决公股流通时借鉴。可以增发新股募集资金来回购公股。尽管我国还未有优先股的先例,但优先股的优点使得以此来解决公股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新方法。 总之,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公股流通问题势在必行,而其近十年的“病历”决定了问题的复杂性,解决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常言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解决公股流通,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