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少波自中学在省立九中就读时创办、主编革命进步刊物《天外》初露头角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胶东参与抗战斗争、文化事业建设到建国后致力于推动戏剧改革,一直都是冲锋发起时的“号角手”。建国后,马少波在中国戏曲理论、戏剧改革方面成就突出,为人所周知。但是,作为生在战时特殊年代并较早受启蒙思想影响的一代,马少波早期在胶东地区的政治、文学、新闻各领域的活动也很活跃。他是一名参与抗战斗争的机要文员、也是抗战宣传的重要推动者,他对胶东地区的革命宣传、文化事业建设也有很大影响。目前学界对马少波已有不少研究,他的夫人李慧中曾将国内150余名专家、研究者对马少波其人和作品的研究整理成书,出版《马少波研究文集》,其中收录了至1997年为止近200篇研究文章。但研究方向集中在其戏曲理论、戏剧改革方面,其他方面少有涉及。2008年《马少波文集》出版,其中不仅包括马少波在建国后在戏剧领域的经历和贡献,还收录了马少波早期在胶东报纸、期刊上发表的作品,包括《大众报》、《海涛》、《文化防线》等。近期也搜集到马少波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主编的《胶东大众》、《胶东青年》、《胶东文艺》期刊原本数期,这些期刊多散藏于私人手中,或馆藏于档案馆、图书馆特藏馆,几乎从未面世。在这些刊物中,马少波的写作、编辑特色突出,反映了胶东根据地、解放区在战时的情况和宣传思想。目前学界对马少波的研究忽略了他在早期(建国前)在胶东地区所从事的新闻活动。论文基于基础性资料《马少波文集》、《马少波研究文集》,加上搜集的《海涛》、《大众报》、《胶东大众》、《胶东文艺》、《胶东青年》等原始资料,以此为基础,系统展现马少波其人及早期在胶东地区所从事的新闻活动,包括发表的作品、主编刊物总体的办刊风格、编辑思想。论文以马少波作为一个新闻人进行研究,探讨战争年代其作为亲历战争、宣传抗战的党报新闻人在阶级斗争和新闻宣传时的选择和斗争。他要为抗战宣传服务,但阶级斗争的残酷性使他思想上挣扎不已,他不断在斗争经历中寻求一种非暴力但更有斗争效果的宣传方式。论文第一部分是绪论,概述选题缘由、文献综述和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是马少波生平介绍,包括童年时期的启蒙经历,青年时期参与战争、新闻活动,建国后在戏曲理论、戏剧改革的工作和成就;第三、四、五、六部分是论文重要部分也是创新的部分,系统介绍马少波早期在胶东地区的政治、文学、新闻活动,包括参与主编《天外》、《海涛》,在《大众报》等发表的作品,重点介绍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主编《胶东大众》、《胶东文艺》、《胶东青年》三份期刊,介绍刊物创办背景、内容、版面特点、作品和编辑特色等。最后一部分综述马少波与几份报纸、期刊的关系及主编期刊的编辑特色和局限性。论文在此框架下,依托搜集到的原始资料,结合当时社会环境、战争局势,将文献分析和内容分析交叉运用,从新闻史的视角,对马少波及其政治、文学、新闻创作活动进行一个整体而系统的描述,展现马少波早期参与的新闻活动对胶东地区抗战活动和文化事业建设的影响。一方可以为马少波的研究增添新材料,填补这方面学术研究的空白;另一方面依托第一手原始资料,可以直观的展现胶东抗战情况和战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