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少波建国前在胶东地区的报业活动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ao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少波自中学在省立九中就读时创办、主编革命进步刊物《天外》初露头角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胶东参与抗战斗争、文化事业建设到建国后致力于推动戏剧改革,一直都是冲锋发起时的“号角手”。建国后,马少波在中国戏曲理论、戏剧改革方面成就突出,为人所周知。但是,作为生在战时特殊年代并较早受启蒙思想影响的一代,马少波早期在胶东地区的政治、文学、新闻各领域的活动也很活跃。他是一名参与抗战斗争的机要文员、也是抗战宣传的重要推动者,他对胶东地区的革命宣传、文化事业建设也有很大影响。目前学界对马少波已有不少研究,他的夫人李慧中曾将国内150余名专家、研究者对马少波其人和作品的研究整理成书,出版《马少波研究文集》,其中收录了至1997年为止近200篇研究文章。但研究方向集中在其戏曲理论、戏剧改革方面,其他方面少有涉及。2008年《马少波文集》出版,其中不仅包括马少波在建国后在戏剧领域的经历和贡献,还收录了马少波早期在胶东报纸、期刊上发表的作品,包括《大众报》、《海涛》、《文化防线》等。近期也搜集到马少波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主编的《胶东大众》、《胶东青年》、《胶东文艺》期刊原本数期,这些期刊多散藏于私人手中,或馆藏于档案馆、图书馆特藏馆,几乎从未面世。在这些刊物中,马少波的写作、编辑特色突出,反映了胶东根据地、解放区在战时的情况和宣传思想。目前学界对马少波的研究忽略了他在早期(建国前)在胶东地区所从事的新闻活动。论文基于基础性资料《马少波文集》、《马少波研究文集》,加上搜集的《海涛》、《大众报》、《胶东大众》、《胶东文艺》、《胶东青年》等原始资料,以此为基础,系统展现马少波其人及早期在胶东地区所从事的新闻活动,包括发表的作品、主编刊物总体的办刊风格、编辑思想。论文以马少波作为一个新闻人进行研究,探讨战争年代其作为亲历战争、宣传抗战的党报新闻人在阶级斗争和新闻宣传时的选择和斗争。他要为抗战宣传服务,但阶级斗争的残酷性使他思想上挣扎不已,他不断在斗争经历中寻求一种非暴力但更有斗争效果的宣传方式。论文第一部分是绪论,概述选题缘由、文献综述和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是马少波生平介绍,包括童年时期的启蒙经历,青年时期参与战争、新闻活动,建国后在戏曲理论、戏剧改革的工作和成就;第三、四、五、六部分是论文重要部分也是创新的部分,系统介绍马少波早期在胶东地区的政治、文学、新闻活动,包括参与主编《天外》、《海涛》,在《大众报》等发表的作品,重点介绍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主编《胶东大众》、《胶东文艺》、《胶东青年》三份期刊,介绍刊物创办背景、内容、版面特点、作品和编辑特色等。最后一部分综述马少波与几份报纸、期刊的关系及主编期刊的编辑特色和局限性。论文在此框架下,依托搜集到的原始资料,结合当时社会环境、战争局势,将文献分析和内容分析交叉运用,从新闻史的视角,对马少波及其政治、文学、新闻创作活动进行一个整体而系统的描述,展现马少波早期参与的新闻活动对胶东地区抗战活动和文化事业建设的影响。一方可以为马少波的研究增添新材料,填补这方面学术研究的空白;另一方面依托第一手原始资料,可以直观的展现胶东抗战情况和战斗史。
其他文献
期刊
曲阳宏州雕塑园林有限公司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国家商务部、中共河北省宣传部、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文物局、保定市人民政府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与支持
电子媒体修辞学正方兴未艾。视觉文化时代,广告修辞学研究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归纳法,以电视广告(仅限商业广告)为论述对象、话语修辞格研究
学位
中国都市化进程正在不断的加快,社会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农民是一个庞大的受众群,但由于受到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制约,他们一直都不是媒体的目标群。受历
近年来,公共危机无论在全球范围还是我国国内,都呈现高发、复杂、影响大等特点,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从SARS开始,转型期的中国一直在努力改进公共危机的应对与处理方式,尤其是在危机
晚清报刊的阅读资料,很大一部分保存在晚清士人的日记和往来信函中,这些日记相当真实具体的记述了清末部分士人的生活思想状况以及在当时激烈的社会动荡中士人们的思想变迁。 
与梁启超“政治家办报”不同,汪康年是以民间报人的身份登上历史和政治舞台的。 从参与创办《时务报》起,汪康年几乎一直以办报为业。他创办并主持的报刊,包括《时务报》和《
影视传媒以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容置疑的传播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庞大的传播系统,具有极强的辐射力和渗透性。正是影视传媒的即时性、共时性、信息量大的特征使得当今世界“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