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群落改造及相关环境因子对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的影响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rot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改造群落及与其相关的环境因子为对象,目的是揭示改造群落耐受和抑制薇甘菊的机理并为生态防治薇甘菊提供科学依据。 为研究不同改造群落对薇甘菊的影响,以内伶仃岛6年的群落改造林为对象,在5个优势树种分别为血桐(Macaranga tanarius)、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幌伞枫(Heteropanax fragrans)、阴香—血桐(C.burmanni—M.tanarius)和布渣叶(Microcos paniculata)的群落内各设置10mx10m的样方,比较分析取自5个样方土壤中萌发种子数量和各样方中薇甘菊实生苗数及栽种苗成活率和生长情况。结果显示:(1)布渣叶群落林外薇甘菊种子萌发数为168株、林缘5株、林内无萌发,林内和林缘无薇甘菊实生苗且栽种苗全部死亡,显示其有很强的阻止薇甘菊种子扩散、抑制种子萌发和成株生长的能力;(2)血桐群落林内和林缘的薇甘菊幼苗数与林外幼苗数比值最小,林内实生苗10株,数量高于幌伞枫林内和阴香林内的,栽种苗成活率为40%,对薇甘菊的种子扩散和萌发以及成株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小;(3)阴香群落林内和林边缘土壤中均有薇甘菊种子萌发,但林内既无实生苗生长,栽种苗也未能成活,显示其对薇甘菊的种子扩散、萌发和植株生长存活的抑制能力最大;(4)幌伞枫群落林内和林缘的薇甘菊幼苗数与林外幼苗数虽比值最小,但林内实生苗数2株,仅低于阴香林内的,栽种苗成活率为63.3%,成活栽种苗生长良好,显示幌伞枫群落对薇甘菊种子进入和萌发有抑制作用,但对成株生长的影响较小。表明不同的改造群落耐受薇甘菊的原因不同。 为研究光照和支持物对薇甘菊的影响,通过在室外实验地将大花盆中栽种的水培薇甘菊苗在高、低、弱3个光照梯度和提供支持物和无支持物使薇甘菊分别以攀援和匍匐两种方式生长的交叉处理,结果显示:(1)在低光条件下生长2个月后,攀援生长的薇甘菊的叶绿素b含量、分枝数分别为4.511mg/g和6.4枝,显著高于匍匐生长的,而在全光照条件下,攀援生长的薇甘菊的叶面积、平均叶面积、比叶面积和叶柄长分别为1214.35c㎡、10.92c㎡、0.42和4.64mm显著高于匍匐生长的薇甘菊的;两种生活方式的薇甘菊间其他形态特征和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差异;(2)弱光照下生长的薇甘菊叶绿素a/b的值显著小于其他光照下的值,净光合速率、分枝数、主茎直径、总茎长、随着光强增大而显著增大;(3)支持物的有无与薇甘菊的茎长和节数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和比叶面积、叶柄长、平均茎长显著相关,而和薇甘菊的分枝数、连续3节长、叶片数和平均叶面积无相关关系。由此可见,在薇甘菊生长阶段,光照充足时,支持物对薇甘菊的生理较小,对叶片特征影响较大,但在光照不足时,匍匐和攀援两种生长方式的薇甘菊生长物显著差异。而光照强度是影响薇甘菊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以及形态特征的主要因素,支持物通过光照间接影响薇甘菊。
其他文献
本文在分析大量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首先,从网络计划工期、成本、资源、质量目标优化入手,探讨了各单目标的优化方法及步骤,通过综合各单目标优化模型,建立了网络计划多目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水利事业的迅速发展,泄洪建筑物的水力设计和消能防冲问题的研究成了工程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本文对泄洪闸下消能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回顾,针对底流消能的
学位
三峡电站进行调峰运行时,下泄流量不均匀变化,受非恒定流影响,引起水位巨大起伏,水流流态恶化,给通航带来不利影响。利用下游的葛洲坝水库进行反调节调度,可以改善三峡大坝以下河段通航水流条件,减小非恒定流对航运的不利影响,这样既兼顾航运,又能充分发挥三峡电站的发电效益。针对三峡电站日调节非恒定流对航运的影响程度以及能否满足航运要求等问题,国内许多单位进行了专题研究,但随着三峡电站全面建成,26台机组全部
会议
我国年画历史悠久,风格多样。每一个地方的年画都有自己的特色。东昌府、杨柳青的年画亦是如此。东昌府、杨柳青两地年画在创作主体、制作工艺、表现题材、年画属性、审美风格
所谓运河文化,就是在运河开凿和通航过程中,沿运河地区长期积淀形成的全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一个以时空辐射为演变特征的跨区域、综合性文化系统。运河文化在沿运河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