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重症肺炎患儿实施俯卧位通气,探讨俯卧位通气对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比较仰卧位与俯卧位两种不同的机械通气体位对重症肺炎患儿通气及氧合功能、肺部炎症吸收情况、机械通气时间、PICU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以判断俯卧位通气对重症肺炎患儿是否具有临床意义,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08月入住徐州某儿童医院P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20例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儿常规护理,取常规仰卧位;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每天行俯卧位2次,每次3h,实施方法:俯卧3h→仰卧2h→俯卧3h,共行俯卧位翻身2次,治疗结束后予仰卧位。比较两组患儿入院0.5d、1d、2d、3d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治疗后3d和7d肺部炎症吸收情况(胸片)、机械通气时间、P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和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结果120例纳入研究的患儿中,共5例患儿因不同原因退出研究,其中观察组2例,对照组3例。最终完成研究115例,观察组58例,对照组57例。1.干预前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患儿的性别比例、年龄、身长、体重、入院时的心率、呼吸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行机械通气治疗30min后的PaO2、PaCO2、PaO2/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基线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儿入院 0.5d、1d、2d、3d 的 PaO2、PaCO2、PaO2/FiO2 比较两组患儿入院 0.5d 的 PaO2、PaCO2、PaO2/FiO2 指标和入院 1d 的 PaCO2、PaO2/FiO2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入院1d的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俯卧位通气时间的延长,在入院2d和3d观察组患儿的PaO2、PaCO2、PaO2/FiO2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儿肺部炎症吸收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治疗3d和7d后的胸片复查结果显示,治疗3d后,观察组24例(41.38%)患儿肺部炎症完全或大部分吸收,对照组为13例(22.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肺部炎症完全或大部分吸收例数分别为53例(91.38%)和43例(75.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PICU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为(97.53±15.86)h,对照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为(109.58±22.93)h,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PICU住院时间为(172.14±26.27)h,对照组患儿PICU住院时间为(186.11±29.84)h,两组患儿P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儿VAP发生情况比较研究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1例患儿发生了 VAP,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两组患儿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比较研究期间观察组有1例患儿发生了压力性损伤,对照组无患儿发生压力性损伤,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俯卧位通气与常规仰卧位通气相比,有利于改善重症肺炎患儿的通气和氧合功能,并能促进肺部炎症吸收。2.俯卧位通气与常规仰卧位通气相比,有助于缩短重症肺炎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PICU住院时间。3.俯卧位通气与常规仰卧位通气相比,对重症肺炎患儿VAP及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