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几十年,源于维果斯基心智发展学说的社会文化理论对二语习得和教学领域正在产生日趋显著的影响.由该理论中的中介学习、最近发展等概念演变而来的“脚手架”——又称“支架”——隐喻,尤其得到广泛的教学运用;支架是指这样一种过程:教师为遇到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帮助,使之能够完成无法独自完成的任务,并逐渐转移责任,学生最终独立展现出更好的认知表现。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支持性功能主要通过其言语行为,尤其是与学生的互动式会话而实现的。教师在为学生搭建支架、促进其达到更高认知水平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话语,被称为“支架式话语”。外语教师的支架式话语,一方面可以提供语言学习所需要的可理解输入,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超越现有的语言-认知水平、达到更多、更好的语言产出和认知表现。会话分析是对自然发生的互动话语所做的细微分析,近来被倡导用于社会文化理论框架下的二语习得研究。本研究采用会话分析方法,探究英语课堂中教师支架话语的微观过程、内容特点和会话策略以及对学生学习所产生的即时效果。本研究的语料来源包括江苏省高、初中英语优质课视频和其他优质英语课录音。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相关片段并按会话分析的规范进行转写。在数据分析中,方面借鉴和比对前人对脚手架概念的分类,一方面根据会话分析尊重语料原貌、刻画细节的要领,力求从语料本身寻找支架话语的特点和追踪师生对话中每时每刻的语言或认知变化。在社会文化理论框架下对师生会话微观过程的描述中,本研究发现优秀教师在英语课堂中支架式话语的不同类型、会话策略以及对学生表现的即时影响。具体表现为,首先,在支架性话语所发挥的具体功能有:1.澄清——要求学生更清楚准确地表达想法;2.扩展——挑战学生当前水平,拓展语言使用机会和思维空间;3.示范——演示如何完成任务或提供标准语言范例;4.鼓励——学生遇到困难时激励其信心,对所作尝试给予积极的认赞赏;5.提示——不同程度的提供思路或线索;6.联接——在学生已有个人经验和学习材料之间建立联系。第二,在实现上述支架功能中,教师常用的会话手段有,1.提问和追问,包括展示性和较大比例的参考性和开放性问题;反馈,包括纠错、认可和评论;3.协商,用确认理解和请求澄清策略等修复语言交流或思维上的障碍;4.讲解和指导语。第三,教师支架性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语言输入,还增加了他们输出语言和拓展思维的机会,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