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背景:自体脂肪移植术目前在整形美容外科领域中广泛被应用,已经成为主流的填充方法之一,术后出现的钙化结节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这种结节尤其易发生在大容量脂肪移植术后,如脂肪移植隆乳术后,这类钙化结节可能干扰与某些肿瘤的诊断、降低患者满意度,故成为脂肪移植术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虽然临床中会用一些技术改进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此类结节的发生,但目前仍不能完全避免,而且目前此类钙化结节的形成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自体脂肪移植术目前在整形美容外科领域中广泛被应用,已经成为主流的填充方法之一,术后出现的钙化结节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这种结节尤其易发生在大容量脂肪移植术后,如脂肪移植隆乳术后,这类钙化结节可能干扰与某些肿瘤的诊断、降低患者满意度,故成为脂肪移植术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虽然临床中会用一些技术改进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此类结节的发生,但目前仍不能完全避免,而且目前此类钙化结节的形成机制仍不清楚。无机磷是脂肪代谢的产物之一,已有文献报到无机磷在其它形式的病理性钙化中起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无机磷与脂肪移植术后钙化结节形成之间的相关性尚不明确。研究目的:1、通过临床研究验证脂肪移植术后坏死钙化结节中是否存在中央坏死区高磷环境。2、通过体外实验研究验证无机磷能否诱导脂肪来源干细胞的钙化。3、建立脂肪移植术后钙化结节动物模型:(1)验证脂肪移植术后是否形成中央坏死区局部高磷环境;(2)验证局部高磷环境能否加速脂肪移植区钙化结节的形成过程。研究方法:1、临床研究:(1)在临床中收集10份脂肪移植术后出现钙化结节中央区坏死液。另将行美容性脂肪抽吸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10份通过脂肪抽吸术获取的脂肪颗粒组织标本,检测并比较这两组样本中的无机磷浓度。2、体外实验:(1)体外分离并培养人脂肪来源干细胞,用含有不同磷浓度的成骨诱导液培养,检测并比较其钙化程度。(2)将人来源脂肪干细胞用含有高浓度磷的成骨诱导液培养不同时间,检测并比较其钙化程度。(3)将人来源脂肪干细胞用成骨诱导液培养的同时添加不同浓度无机磷生成抑制剂,检测并比较其钙化程度。3、体内实验:(1)将4ml人来源吸脂脂肪颗粒单点团块状注射至裸鼠背部,并分别在2个月和7个月后处死一组并取出标本,检测钙化程度。(2)将4ml人来源吸脂脂肪颗粒单点团块状注射至裸鼠背部,分别在脂肪移植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和7个月后抽取中央坏死区液,检测并比较中央区坏死液无机磷浓度。(3)在每组裸鼠背部分别单点团块状注射1ml、2ml、4ml后2个月后检测并比较中央区坏死液无机磷浓度,7个月后取出标本,检测钙化程度。(4)将4ml抽吸的人来源脂肪颗粒单点团块状注射至裸鼠背部,同时在脂肪移植区域局部注射高磷溶液(每周三次),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2个月后取出标本,检测并比较钙化程度。研究结果:1、临床研究:(1)临床中已出现钙化结节的标本中央坏死区无机磷浓度明显高于普通吸脂脂肪颗粒标本。2、体外实验:(1)用含有不同磷浓度的成骨诱导液培养人脂肪来源干细胞后发现,磷浓度越高,细胞的钙化程度越高。(2)用同一磷浓度的成骨诱导液培养人脂肪来源干细胞不同时间后发现,诱导时间越长,细胞钙化程度越高。(3)四咪唑能以浓度依赖地抑制成骨诱导液诱导细胞钙化的过程。3、体内实验:(1)将4ml人来源吸脂脂肪颗粒团块状注射至裸鼠2个月后未出现明显的钙化结节,但7个月后出现明显的钙化结节。(2)脂肪移植术后不同时间后分别抽取中央区坏死液体发现,术后2周时中央区坏死液体性状呈清亮状,而到术后1个月、2个月后中央区坏死液呈浑浊状,到7个月后中央区呈半固体状,几乎没有液性坏死液。术后前一个月中央区坏死液无机磷浓度无明显变化,但到术后2个月中央区坏死液的无机磷浓度明显增高。(3)单点团块状脂肪颗粒注射量越大,术后2个月后中央区坏死液无机磷浓度越高,7个月后出现的钙化程度越明显。(4)在4ml脂肪颗粒团块状移植后同时局部注射高磷溶液(每周三次)2个月后移植区出现明显钙化结节,但局部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未出现明显钙化。研究结论:1、临床中脂肪移植术后钙化结节的中央区坏死液无机磷浓度明显高于正常脂肪组织。2、无机磷能以时间、浓度依赖地促进脂肪来源干细胞的钙化,无机磷生成抑制剂能抑制此钙化过程。3、大容量团块状脂肪移植术后1个月内中央坏死区无机磷浓度未见明显变化,但术后2个月后无机磷浓度明显增高。4、大容量团块状脂肪移植术后会出现中央坏死区局部无机磷浓度的增高,脂肪注射量越大中央坏死区无机磷浓度越高,钙化程度越明显。5、外源性注射导致的局部高磷环境能加速脂肪移植区周围组织的钙化过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肝外门脉高压患儿的肝外门静脉造影的表现,并以此为依据对肝外门静脉梗阻的形态进行分型,研究肝外门静脉梗阻形态分型与Rex手术预后和手术方式选择的相关性。方法:2008年2月至2017年10月,107例患儿(男62例,女45例,术时年龄0.8-17.5岁,平均5.7岁)因上消化道出血或脾大脾亢就诊我院,行超声和CT诊断为“门静脉海绵样变”。其中99例采用Rex手术治疗,7例因门静脉左支发育不
背景和目的: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发病率在9.6%,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及生活质量。现有证据表明,POP是一种具有家族遗传倾向的疾病。针对同卵和异卵双生子的研究发现遗传和环境因素对POP产生的影响相同。高龄、阴道分娩、高BMI、体力劳动等为其高危环境因素,而遗传风险因素包括种族、家族史、家族性结缔组织疾病如马凡综合征或埃勒斯-丹洛斯综合征等,已有多篇论文证实
研究背景:急性肾损伤(AKI)是以肾功能迅速恶化为特征的综合征,常继发于其他急性病症;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尤为常见,与患者预后息息相关。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对AKI的分期方法,存在将尿量变化、肌酐增长绝对值和相对比例同时归类为同一期的问题,近年来很多学者倡议进行分组研究以更好地评估和管理AKI患者。同时AKI与慢性肾脏疾病(CKD)均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AKI在
研究背景:脊柱畸形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外观的骨科疾病,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就是一种复杂的脊柱三维畸形,其椎体畸形是由胚胎时期体节发育异常导致的。CS特征性表现为脊柱冠状面向左或向右侧弯曲角度超过10度。严重的CS会导致患者丧失正常劳动能力或终身瘫痪。CS常为出生时或儿童期发现,外观的异常常可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也给患儿的家庭造
目的探讨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并且需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137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根据主动脉根部病变特点和夹层累及范围选择。根据术后是否进行CRRT将患者分为非CRRT组(n=1263)和CRRT组(n=115),并纳入两组患者围手术期
研究背景:近端肾小管功能受损导致的范可尼综合征(Fanconi syndrome,FS)会引起多种中小分子物质重吸收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近端肾小管酸中毒、肾性糖尿、氨基酸尿、磷酸盐尿(低磷血症)、碳酸盐尿和尿酸尿(低尿酸血症)等。目前FS相关临床研究,样本量较小,缺乏病理及预后相关研究,FS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近端小管重吸收受体功能障碍、内吞体-溶酶体蛋白降解途径受损、钠-糖转运体及钠-磷共转运体表达
[研究背景]文献中对泪沟及睑颊沟的成因有许多不同的解剖学描述,也存在很多争议。使用传统的大体解剖学的方法无法对泪沟及睑颊沟的成因进行很好的研究。然而整形外科工作中涉及眶下区的手术较为常见,了解眶下区的精细解剖结构,对临床手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目的]了解眶下区组织的复杂空间结构关系,探究泪沟及睑颊沟的解剖及增龄性改变。[研究材料和方法]运用碘染色及高分辨率micro-CT扫描对2例福尔马林固定
目的:目前国内外关于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患者术后出现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的研究几乎均立足于择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即使研究人群中包含急诊PCI患者其占比
研究目的自体脂肪移植是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一项常用技术,但移植脂肪的保留率受到个体差异、技术操作、受区部位等多因素的影响,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通过基因治疗或添加脂肪干细胞、基质血管成分等可一定程度地促进移植脂肪的存活,但效果仍不理想。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PRF)具有自体取材、制备简单、富含生长因子、作用时间长等优点,可促进组织修复再生,已应用于促进骨再生及创面愈
背景:睾酮在精子发生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无精子症和少弱精子症患者的外周血睾酮会有所降低,但也有少数患者的外周血睾酮水平未低于正常范围。男性不育症中的特发性少弱精子症发病机制不明,临床上主要还是依赖经验性的药物治疗,其中补充雄激素或其衍生物则是其中的一种常用疗法。此外,药物治疗在特发性男性不育的临床治疗上应用广泛且相对简单,同时与自然生育的期望更为符合,因此更易于被医患双方接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