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V+于+NP”结构是汉语使用率非常高的短语,对于该短语的研究大部分都着眼于句法层面,而综合句法、语义及语用三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以“三个平面”的理论为指导,运用形式与意义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对“V+于+NP”短语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
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引言:综述“V+于+NP”短语及“V+R+NP”结构的研究现状,并阐述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的意义;框定本文所研究的“V+于+NP”短语的范围;说明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一、“V+于+NP”短语的历时考察。在这一部分中,主要从历时角度考察了“于”由甲骨文中作为动词到介词再到现代汉语中增加了词缀和助词的词性的演化过程及其这一语法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二、“V+于+NP”短语的句法结构分析。在这一部分中,一方面对“V+于+NP”短语的句法层次进行了划分。另一方面,分别从语音角度和词性角度对能够进入“V+于+NP”结构模式的“V”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对不同条件下“于”的性质进行了考察。
三、动介结构“V+于+NP”构件的语义关系。这一部分主要考察了“V”与宾语的语义选择关系及与“于”意义的相互关系。将“V”与宾语的语义组合归纳为:来源型语义模式、场景型语义模式、对象型语义模式和被动式语义模式四大类。
四、“V+于+NP”短语的语用分析与认知解释。在这一部分中,本文首先对“V+于+NP”结构能够使句子的焦点和新信息突显的语用功能进行了说明。其次,分析了不同语境条件下对介词“于”的选择。最后,从教学语法的角度出发,以“于”为例,探讨了对外汉语教学中介词的相关教学方法。
结语:总结本文的研究,指出“V+于+NP”短语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类语法现象,在句法、语义和语用等诸多方面都具有独特性。又因“V+于+NP”短语的复杂性,研究中存在许多争议和论说不尽之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