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虾蟹类是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主要经济鱼类资源的衰退,虾蟹类已成为重要的海洋捕捞对象。因此,对虾蟹类生物资源的研究与保护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胶州湾是山东半岛南部的半封闭的浅海湾,湾内水域生产力较高,渔业资源丰富,曾是诸多渔业生物产卵育幼的优良场所。本文根据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在胶州湾中部海域进行的逐月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胶州湾虾类与蟹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和主要种类的渔业生物学特征。主要结果如下:首先,该调查海域捕获虾类共17种,隶属于6科15属。虾类相对资源量具有明显的月间变化,9月、10月、6月资源量较高,平均网获质量的变化范围为223.9-3422.9g/h,平均网获尾数为41-1608ind/h;优势种组成具有较为明显的月间变化,全年的优势种为鹰爪虾(Trachysalambria curvirostris)、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tenella)和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虾类种类丰富度指数(D)的变化范围为0.77-1.89,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90-2.34,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26-0.76,多样性指数月变化较大,且春夏季高于秋冬季。CLUSTER聚类分析与MDS分析可将胶州湾全年虾类群落划分为4个月份组群:Ⅰ组群(4、5月),Ⅱ组群(12-3月),Ⅲ组群(6、9、10月)和Ⅳ组群(7、8、11月)。ANOSIM分析表明,Ⅱ组群与Ⅲ组群、Ⅱ组群与Ⅳ组群差异显著,其它组群间差异不显著。各组群典型种与组群间分歧种对群落结构的影响明显。BIOENV分析表明,底层水温是影响胶州湾虾类群落结构月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其次,调查海域捕获蟹类18种,隶属于11科17属;蟹类相对资源量具有明显的月间变化,其中6-8月平均网获量较高。全年优势种为双斑蟳(Charybdisbimaculata)。蟹类群落优势种组成具有明显的月变化,双斑蟳、日本蟳(Charybdisjaponica)、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绒毛细足蟹(Raphidopus ciliatus)和隆线强蟹(Eucrate crenata)分别为不同月份的优势种。蟹类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D)的变化范围为0.54-2.86,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06-2.59,均匀度指数(J)变化为0.03-0.97。各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在冬季月份最高,秋季月份次之,春夏季月份最低。聚类分析(CLUSTER)与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MDS)分析可以将全年蟹类群落划分为3个月份组:Ⅰ月份组(5-10月)、Ⅱ月份组(4、11、12月)和Ⅲ月份组(1、2、3月)。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不同月份组群种类组成差异极显著;Ⅰ、Ⅱ两个组群差异显著,Ⅰ、Ⅲ两个组群差异显著,Ⅱ、Ⅲ两个组群差异不显著。各月份组群的典型种如双斑蟳、三疣梭子蟹、日本蟳、隆线强蟹、绒毛细足蟹等,月份组群间分歧种如双斑蟳、日本蟳、三疣梭子蟹等对蟹类群落结构月变化的影响明显。生物-环境分析(BIOENV)显示,各环境因子中底层水温是影响胶州湾蟹类群落结构月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最后,本文分析了鹰爪虾、日本鼓虾、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双斑蟳的体长体重组成并计算出体长与体重幂指数关系式(鹰爪虾:W=2×105L2.9020(n=572,R2=0.9114),日本鼓虾:W=2×104L2.4459(n=1079,R2=0.7082),脊腹褐虾:W=3×105L2.7918(n=719,R2=0.8096),双斑蟳:W=7×104L2.6013(n=545,R2=0.8491)),且此4种虾类均为负异速生长。洄游性种类鹰爪虾、脊腹褐虾的幂指数b值各月呈现了较规律的变化趋势,而常年定居性种类日本鼓虾、双斑蟳的幂指数b值各月变化特征不明显。分析认为季节性洄游习性分别影响了胶州湾鹰爪虾、脊腹褐虾不同月份间幂指数b值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