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四逆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肝郁大鼠模型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xiaobailxiao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逆散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由柴胡、芍药、枳实、炙甘草组成,主治气机不畅、阳气内郁之四逆证。经后世医家的发展,逐渐扩大了该方的应用范围,成为中医调畅气机法的代表方剂,凡外感病抑或内伤杂病,只要见有气机不畅之病机,即可加减用之。我们在临证中使用调畅气机法辅以清热祛湿活血的加味四逆散治疗肝郁证溃疡性结肠炎(UC)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揭示加味四逆散治疗肝郁证UC的作用机制,本课题从实验研究方面进行了探讨。1 目的通过对加味四逆散治疗UC肝郁大鼠模型的药效观察,以及对氧自由基损伤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揭示加味四逆散治疗肝郁证UC的部分作用机制。2 方法本课题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免疫法--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叠加束缚应激刺激法的复合因素制做UC肝郁大鼠模型,分别设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共六组,西药选用临床常规用药-柳氮磺胺呲啶(SASP),中药选用加味四逆散,分为大、中、小三个剂量,分别从整体、组织、细胞、分子多个层次观察加味四逆散治疗UC肝郁大鼠模型的疗效,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具体内容包括:加味四逆散治疗UC肝郁大鼠模型的药效观察;加味四逆散对UC肝郁大鼠模型氧自由基损伤的影响;加味四逆散对UC肝郁大鼠模型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3 结果光镜下观察:模型组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灶,结肠组织呈现急慢性炎症特征;加味四逆散治疗组溃疡消失,其基本形态与正常组相似。模型组MPO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加味四逆散各组MPO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加味四逆散各剂量组的MDA含量明显降低,SOD含量明显升高,IL-1β及IL-6含量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实验指标还显示:加味四逆散中剂量组疗效最佳,与正常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剂量组疗效次之,但与中剂量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加味四逆散中、大剂量组疗效均优于SASP组(p<0.05);小剂量组疗效与SASP组相当,两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IL-1β的基因表达与上述实验结果基本相符。4 结论加味四逆散对UC肝郁大鼠模型的疗效确切,其中中剂量组疗效最佳,这与中医临床以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法治疗疾病时药物剂量不宜过重是相符的。该方改善UC肝郁病变的机制,与抗自由基损伤,抑制了UC肝郁时上调的IL-1β、IL-6等炎性细胞因子及IL-1βmRNA的表达,纠正异常的免疫功能,降低免疫细胞对炎症的反应性,从而有利于炎症的消除及组织的修复有关。同时,本实验也为调畅气机法在临床治疗肝郁证UC提供部分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人流术后口服补佳乐促进子宫内膜修复预防宫腔粘连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09年5月门诊人工流产及外院人工流产来中山博爱医院复查病例中,术后2周B超复查子
本研究运用中医传统理论,结合古今临床经验,首次从“人群体质古今变异”这一全新角度,分析了现代人的生存环境,提出了湿热体质是现代2型糖尿病的重要体质背景和内在发病基础的新
本研究利用我国丰富的生漆和稀土资源合成出漆酚镨聚合物,使漆酰高分子功能化和稀土原子高分子化。并用元素分析、IR、UV、XPS、TG和化学手段等研究漆酚镨聚合物的形成机理及
本课题通过探测耳穴肾区的阳性反应,来观察国家标准耳穴肾区(简称:国标肾区)与法国Nogier耳穴肾区(简称:Nogier肾区)反应肾脏疾病的差异;并采用先进的客观指标,通过客观量化、规范
<正>前言太宰治作为日本战后无赖派代表作家之一,其创作分为三个时期,每个时期的作品风格都因其生活态度和创作风格的变化而不同。太宰治于昭和23年创作完成《人间失格》,此
目的:分析胎儿持续性右脐静脉(PRUV)在产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行产前检查发现的PRUV胎儿46例进行观察,其中12例行羊水或脐血穿刺染色体检查。结果:PRUV胎儿中合并其他超声
十九世纪中叶,随着对《红楼梦》的仿作渐趋衰微,清代人情小说开始寻求变化,即仍用《红楼梦》的笔调,去写优伶和妓女的故事,导致狭邪小说产生。有学者统计,从1848年《风月梦》刊行至
目的:观察和分析外侧切口进行全髋置换的手术效果。方法:108例采用外侧切口行全髋置换术。手术后随访半年~3年,并以Harris法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在外侧切口下顺
电影作为文化载体,能反映文化的方方面面,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受民族文化的制约,脱离了民族文化的电影是不存在的。中国与美国的影视作品深受本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创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