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利用可获取的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对盈余质量进行评价,是理论研究和实务分析中经久不衰的课题。1994年之后,我国的企业所得税法规与企业会计制度采取了适度分离的模式。企业所得税法规和企业会计制度,实际上是对企业的交易、事项按照存在差异的两套规则分别计算和报告所需要的收益信息,这就使根据税收信息评价盈余质量成为可能。盈余持续性是盈余质量的基本特征之一,在证券计价和投资分析中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检索到的文献来看,我国利用税收信息评价盈余质量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实证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本文从会计-税收差异①的角度,研究了盈余及其组成部分的持续性和市场计价,研究发现:第一,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上市公司1999-2004年各年的会计-税收差异均为负值,会计收益远小于应税收益;第二,具有大额会计-税收差异的公司盈余及其组成部分的持续性,比具有小额会计-税收差异的公司盈余及其组成部分的持续性低;第三,具有大额正向资产减值差异的公司盈余及其组成部分的持续性,显著低于具有小额资产减值差异的公司。具有大额负向资产减值差异公司的盈余和税前应计的持续性,与具有小额资产减值差异公司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税前线下应计的持续性显著低于具有小额资产减值差异的公司;第四,市场总体上低估了会计-税收差异所体现的盈余及其组成部分的持续性。本文创新之处和主要贡献包括:(1)本文首次系统分析了影响我国会计-税收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了会计-税收差异影响盈余持续性的理论基础;(2)本文首次系统回顾了会计-税收差异计量的文献,总结了会计-税收差异的计量方法,并选择适用的方法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1999-2004年的会计-税收差异进行了量化分析;(3)本文首次从会计-税收差异的角度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及其组成部分的持续性;(4)本文首次研究了我国资本市场对大额会计-税收差异所体现的盈余及其组成部分持续性的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