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205例急性下壁伴或不伴右室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ST段抬高不同形态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3年1月-2014年8月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就诊的发病12小时以内的急性下壁伴或不伴右室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术的患者205人(男性138人,女性67人),根据ST段抬高形态分为三组,即新月型(64例),斜线型(87例),弓背型(54例),观察每组患者临床资料。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均数比较应用t检验;多组资料间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危险(相关)因素的关系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基线资料: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病史及高血压病病史中P均>0.05,无统计学差异。2.三组患者在cTnI峰值及LVEF水平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ST段呈新月型抬高与弓背型抬高组相比在梗死前心绞痛、入院时低血压(<90/60mmHg)、缓慢型心律失常、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梗死相关动脉闭塞、异常Q波的发生率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的院内死亡率分别为2%,5%,7%,可以看出三组患者的死亡率存在差异,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合并右室梗死与不合并右室梗死的患者相比分别在入院时低血压、缓慢型心律失常、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cTnI峰值、LVEF中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其分别对应的P<0.05),而在梗死前心绞痛、梗死相关动脉闭塞、异常Q波及院内死亡患者发生率中无统计学差异(其分别对应的P>0.05)。4.三组类型与病变血管数量有统计学差异,且三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5.ST段呈新月型抬高组是LVEF>50%的独立相关因素(OR=9.897538,P<0.05)。结论:1.在急性下壁伴或不伴右室心肌梗死时,ST段抬高呈新月型的心电图形态提示预后较好,斜线型次之,弓背型较差;2.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合并右室梗死与不合并右室梗死相比,心律失常发生率更高,且预后更差;3.新月型ST段抬高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LVEF>50%的独立相关因素;4.新月型ST段抬高组单只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而弓背型ST段抬高组3支血管病变发生率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