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已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和技术进步、管理效率提高的重要标志。其中省区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一项重要的总量经济生产绩效指标不但可以直接反映各经济体经济成长的总体状况,同时也为理解地区差距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本文拟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研究来回答以下问题,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的现状如何?其在区域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TFP增长及其组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到底有多大?由此带来了怎样的经济增长方式?全要素生产率差异对区域经济差距有什么样的影响?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TFP增长及其区域差异?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在对经济增长理论和全要素生产率理论进行理论回顾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基于最新的数据,利用当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研究方法,考察了1978-2007年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的变化特点。我们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我们利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指数法估算了我国各省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并将其分解为生产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两个部分,分区域分时段的考察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组成的变化情况,和生产效率水平的变化态势;然后我们通过经济总量分解,将我国的地区劳均GDP分解为要素投入、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这几个部分,考察了它们对省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其次,我们在对各省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进行估算的基础上,通过方差分解将地区经济差距分解为要素积累差异和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两个部分,考察了全要素生产率在地区差距的形成与扩大中的角色和地位;最后,我们在对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检验了人力资本、对外贸易、市场化、城市化、政府支出、基础设施及其它几个相关因素对省区TFP增长及其差异的影响,以探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地区差异的深层次原因。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利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对省区TFP增长进行估算和分解表明:我国的生产效率水平,在1978-1990年期间表现出上升趋势,但在90年以后呈下降特点;且东部的生产效率水平高于中西部。另外,30年来,我国年均TFP增长率仅为0.28%。通过分解我们发现,生产效率改进是我国TFP增长的主要来源,但是在不同的时段,情况存在变化:90年代以前TFP的增长主要源于生产效率改进,而之后则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其次,东部的平均TFP增长率高于中、西部,其中生产效率的进步是它们TFP增长的主要来源,不过东部相对于中、西部来说表现出了明显的技术进步优势。(2)经济增长的总量分解表明:物质资本积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均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但是资本投入是我国各省区以及三大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远高于其余三者;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靠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另外,研究表明效率改善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二大源泉,但是三大区域又有不同的特点。(3)本文把影响中国地区差异的因素简化为两类因素:一是要素积累;二是全要素生产率。据此使用增长核算及方差分解办法,在分别考虑人力资本与不考虑人力资本的两种情形下,估计了中国省份的TFP,然后在考虑人力资本的情形下对地区劳均产出差异进行了方差分解。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次,要素投入差异是我国地区差距的主要决定因素,但是其贡献程度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下降,而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则不断提高,预计将成为未来地区差距的主要决定因素。此外,本文还发现全要素生产率与要素投入的正交互作用对地区差距的影响越来越大。(4)在对影响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差异的主要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混合加权最小二乘法Pooled EGLS(Period weights)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市场化、对外开放度、城市化水平、政府支出、基础设施这几个主要因素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人力资本是影响我国省区TFP增长率及其差异的重要因子。其次,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对于TFP的增长和生产效率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不过出口贸易的发展对我国技术的进步并没有显著影响。另外,非国有化—市场化进程、城市化进程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生产效率的改善和技术进步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不过,政府支出对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组成的影响为负。第四,服务业的发展对生产率的提高也具有积极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