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公民的权利和公平诉求越来越强烈,非理性的政治参与方式也愈演愈烈;官民通力合作局面难以展开,参与式治理模式的呼声日渐高涨。但是,我国的参与式治理模式难以推广,主要原因在于公民缺乏理性、健康的政治参与积极性。已有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公民政治参与情况的未来走向;但是,当前我国大学生广泛存在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一方面,该群体认为自己的政治活动参与权难以得到保障,即使参与其中也无法干预最终决策;另一方面,该群体在向上建言献策时鲜少收到回应,参与效能感低。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积极性,保证大学生群体与政府合作的意向,是未来推广参与式治理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思考的一环。本文基于相互依赖理论,通过“赋权”和“信息回应”2个情境实验、6个实验情境(每个情境实验含3个组别),探究了社会善念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的影响机制。在情境设置方面,由于大学生群体拥有宏观社会事务参与和微观高校事务参与两种政治参与方式,本文分别以“社会事务”和“高校事务”为背景设置了12个实验情境进行预实验,最终选定社会善念感知启发有效性更高、被试情境代入感更强、以“高校事务”为背景的6个实验情境进行正式试验。结果显示:(1)赋权和信息回应均能有效启发大学生的社会善念感知,平等赋权和高赋权能启发出更高的大学生社会善念感知度,肯定的信息回应能启发最高的大学生社会善念感知度;(2)信息回应能直接提升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积极性,肯定的信息回应能启发出最高的政治参与积极性;(3)赋权情境中的大学生的社会善念感知对其政治参与积极性具有正向作用,社会善念感知度越高,政治参与积极性越高;(4)大学生的官民积极相互依赖度在赋权情境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但在信息回应情境中不存在中介作用。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实践建议:(1)在政治参与活动中要注意充分的“赋权于民”,以传递出“参与有效”的社会善念;(2)在政治参与活动中要注意及时、有效地进行“自上而下”的回应,以传递出“尊重民意”的社会善念;(3)注意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参与价值”激发政治参与积极性;(4)完善有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配套制度,以维护官民积极相互依赖度并促成官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