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都是科技工作的重要方面,它对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近年来,国家鼓励运用市场机制发展科普产业,“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文化已经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的主导文化,作为弘扬科学文化的科普产业,其发展不仅可以满足公民的科学知识需求,还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进行,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智慧中国理念等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我国科普产业创新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产业的创新活动主要由其创新主体完成,作为产业创新中最重要的能动要素,主体之间的协同关系将从根本上影响产业创新环境,进而影响产业的创新路径。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科普产业各主体间的协同合作是可以作为解决其创新不足等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本文基于三螺旋协同创新理论的研究视角,重点分析政府、企业和大学在科普产业发展过程中创新贡献。在科普产业的三螺旋创新模式中,政府处于特殊的生态位上,其在规划科普产业发展路径,完善科普产业创新生态,优化科普产业市场环境发挥重要作用。科普企业作为科普产业发展的微观基础,是科普产业市场经济繁荣的关键要素,将进一步夯实科普产业服务体系,巩固科普产业创新基础。大学是当今社会中人才最密集、知识最丰富、领域最广泛的创新基地,其在知识创造、人才培养以及理论研究方面的重要功能,将为科普产业创新发展提供重要的内在支撑。但是,政府—企业—大学组成的三螺旋创新模式不是一个僵硬的框架,而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动中的动态系统,已经有学者提出了“N-螺旋”的概念。由此,本文根据科普产业的产业特征,结合媒体、非政府组织和公众对科学传播的重要影响,对科普产业协同创新主体进行拓展,提出媒体—NGO—公众构成的新三螺旋创新模式。这两个三螺旋创新模型共同构成了科普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生态系统的一体两翼。本文进一步对这六大主体在科普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功能进行分析,并通过对科普产业协同创新的环境要素的阐述,构建出适应于我国现实情况的科普产业生态系统的协同创新机制,即管产学研合作机制、主体功能创新机制和生态环境优化机制。最后结合安徽省科普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案例分析,针对当前科普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