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油酸以及二乙烯三胺为原料,合成了油酸基咪唑啉缓蚀剂,并对其进行改性,产物为油酸基咪唑啉季铵盐,将此咪唑啉缓蚀剂与不同物质进行复配。通过正交试验以及单因素变量控制法确定合成油酸基咪唑啉的最佳合成条件以及对其进行季铵化的最佳反应条件。通过电化学测试以及表面形貌电镜扫描分析了缓独剂与不同物质的缓烛协同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单因子实验得到油酸基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的最佳合成条件为酰化时间为3小时,酰化温度为160°C?环化时间为4小时,环化温度为220°C?原料配比(即油酸与二乙烯三胺的比例)为1:1.2。通过正交试验可以得到酰化时间对缓蚀剂合成工艺影响最大,其次是酰化温度、原料配比和环化温度。咪唑啉中间体与氯化苄的最佳比例为1:1.2,季铵化温度为10CTC?季铵化时间为3小时。腐蚀介质温度为55°C?p H大于5.2时,缓烛剂添加浓度为80mg’L1,此时的缓烛效率最佳。十二烧基硫酸钠与OP-IO与咪唑啉缓蚀剂复配的效果并不如缓蚀剂与其他药剂复配的效果理想,但是都具有缓蚀协同作用。硫脲、丙炔醇、碘化钾的复配效果较好。此外,硫脲与缓蚀剂的复配比例为1:10;丙炔醇与缓蚀剂的最佳复配比例为3:20;碘化钾与缓蚀剂的最佳复配比例为3:100。电化学测试表明:对电化学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复合缓蚀1、2、3、4皆为阴极控制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而复合缓蚀剂5则为阳极控制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对复合缓蚀剂i与复合缓蚀剂3进行了电镜扫描测试。咪唑啉衍生物与腐蚀介质中的硫化物以及Fe形成配位键,在金属表面形成稳定的吸附膜,对H2S的局部腐蚀起到防护作用,与丙炔醇复配之后在金属表面发生缩聚反应,形成的聚合物膜较咪唑啉分子单独形成的聚合物膜更致密,这样就减小了金属表面与腐蚀介质接触的机会,起到了缓蚀的作用。与碘化钾复配则是因为良好的阴离子效应,因此应采取吸附能力强的阴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