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漱溟,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在梁漱溟整个哲学体系中,人生哲学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生哲学,可以看作是梁漱溟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的哲学思想是由他这一生所遭遇的人生问题激发出来,最后又回归到人生与社会实践当中。在梁漱溟一生的岁月中,他遇到的人生问题不断发生着变化,这也就决定了他的人生哲学存在着前期后期的差异。与梁漱溟其它思想不同的是,在他青年时代便已经有了自己所奉行的人生哲学。在梁漱溟人生哲学的逐步形成阶段,主要奉行的是佛家人生哲学。梁漱溟在青年时期形成了自己功利主义的处世原则,但功利主义凡事只讲对错有很强的局限性,于是,梁漱溟走上了另一条佛家出世主义的道路。对梁漱溟来说,佛家人生观很好的弥补了功利主义的局限性,并从人生所面临的终极问题出发来安身立命。在梁漱溟二十四岁完成的文章《究元决疑论》充分表现了他对于佛家出世主义的追求。梁漱溟在文章中主要探讨了关于宇宙本原、人生根本以及关于人生所面临问题的抉择。虽然在这篇文章中,梁漱溟也提到了“顺随世间义”,但他完全是站在“出世间义”的立场上来说,顺随世间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出世间。《究元决疑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梁漱溟给自己的人生划定了一个轨迹,在完成这篇文章的五六年之后,梁漱溟放弃了出世的念头,重新回到了人世间。重新进入世间的梁漱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于是,他的人生哲学由佛家转入了儒家。初转入儒家人生哲学时,给梁漱溟影响比较大的是泰州学派崇尚自然的人生观。梁漱溟认为,合理的生活就是凭借着自己的主观直觉和喜好去生活,而非依靠外在事物。梁漱溟十分强调和乐顺畅的生活态度,但同时他也清楚,仅仅是强调这样的生活态度是不符合儒家对于生活的基本要求的。儒家人生观所提倡的生活态度,除了和乐顺畅、轻外重内,还有发愤图强、自强不息、勇于担负起社会赋予的责任。从后者的角度出发,梁漱溟提出了自己生活就是奋斗的观点。奋斗存在于时时处处,奋斗的乐趣在于奋斗的过程,并不是为了满足某些外在目的,是对内在精神的追求,所以人生也要无目的的向上奋进。从梁漱溟从事乡村建设运动开始一直到其晚年,这是他儒家人生哲学的成熟期。如果说梁漱溟在从事乡村建设运动前的儒家人生观呈现出的还是青涩状态的话,那这一阶段的儒家人生观则相较之前更为完善化了,儒家人生观的立场也更为坚定了。梁漱溟思想上这一变化,是由于他人生中遇到的新的难题,这些难题迫使他不得不在思想中作出相对应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就使得梁漱溟的人生哲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之前的梁漱溟强调生活是无目的的向上奋进,此时的梁漱溟则认为,儒家人生观是无目的同时也是有目的,这个“目的”不是俗见俗肠的目的,而是远远超越个体之上的宏大的目的。梁漱溟将生命分为“大生命”和“个体生命”,“大生命”是超越性的存在,是“个体生命”的终极奋斗目标。作为个体生命,之所以要不断向上奋进,就是为了实现大生命的可能性。于是,不断奋进的人生不仅有了内在的动力,同时也有了十分明确的指向性。对梁漱溟来说,这也解决了他之前儒家人生哲学中遗留的历史问题。在梁漱溟的人生哲学中,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被他视为个人生命奋进的极限,同时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最终归宿的佛家人生哲学。在梁漱溟一生的遭遇中,佛家人生哲学几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到了梁漱溟晚年,在受到政治打击的情况下,梁漱溟更是用佛家人生观来宽慰自己。所以有人称梁漱溟为“佛格中的儒者”,正是由于梁漱溟由佛入儒的人生经历,决定了他在实践上将出世的心转化为了舍生忘死的入世的精神。梁漱溟的人生哲学,其实就暗含了他所经历的人生和社会的遭遇。可以说,梁漱溟一生都在为探求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不断求索。梁漱溟在人生的问题上用心,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哲学思想以及人生之准则,成为他人生不可夺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