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2月20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调整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并首次提出“村镇银行”这一概念。通过在农村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来改善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状况,满足我国“三农”持续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首批试点选择在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6省(区)。2007年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009年7月29日,银监会发布《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未来三年,全国将再设立1300家左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1027家,贷款公司10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61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由此进入全面铺设阶段。 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有395家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其中村镇银行349家,贷款公司9家,农村资金互助社37家),另己批准筹建114家。村镇银行是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发展最迅速的,潜力不容小觑,但它在取得一定惠农成效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按照银监会的工作安排,到2011底,村镇银行将达到千余家,它们将如何生存如何发展,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众多关注,并且已经成为农村金融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本文在不脱离追求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提下,从村镇银行的内部视角观察,认为在促进村镇银行自身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产品创新能力是最核心的内生推动力。因此,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来研究村镇银行的产品创新策略。 首先,本文选择产品创新策略进行研究,并认为产品创新能力是村镇银行最核心的内生推动力,主要理由是:第一,产品经营直接决定了村镇银行发展的硬基础,创新金融产品,不断满足当地农民、农企的需求,能直接提高村镇银行的盈利水平,进而积累资金基础提高其他能力,如吸引人才、硬件设施升级等;第二,产品创新能直接带动服务创新,增强客户吸引力,有助于形成村镇银行品牌效应,提高民众认可度;第三,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对风险管理的要求也将随之提高,有助于促进村镇银行的内部控制能力建设;第四,产品创新能力建设有助于推动行内人才建设,并促使高效的激励机制配套产生,同时,在行内鼓励产品创新,能带动产生活跃、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因此,产品创新策略对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本文选取的案例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村镇银行——达拉特国开村镇银行,它是首批试点阶段筹建的村镇银行之一,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国家开发银行是其主发起行和相对控股股东。达拉特国开村镇银行成立至今不到三年,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与其高度重视产品创新能力建设密切相关。通过对达拉特国开村镇银行的创新做法和成效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其较为成功的产品创新策略,对其他正在筹建或者已经运营的村镇银行来说是具有一定借鉴作用的。 本文首先对村镇银行的产生背景、政策框架以及机构特征和业务特点进行了说明,并对国际上传统的金融产品创新动因理论进行了整理和介绍。接下来选择目前国际上广受推崇的、同时对我国村镇银行创新能力建设具有较强借鉴意义的三种乡村银行模式进行介绍和分析,包括尤努斯创办的孟加拉格莱珉乡村银行、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乡村信贷部和美国社区银行的业务模式,得出若干启示。接着在简述我国银行类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状况之后,进入案例分析部分。首先对达拉特国开村镇银行的基本经营情况进行简单介绍,并对其经营环境做了 SWOT分析,然后对村镇银行所在地达拉特旗的农村金融供需状况做了分析;重点介绍和分析了达拉特国开村镇银行的创新产品“青年创业贷款”,包括其操作方案、运作特点和成效等,并与达拉特旗农村信用社的产品创新做法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达拉特国开村镇银行的产品创新策略,主要包括明确市场地位、进行市场细分、注重品牌建设、加强银政合作等,另有相关配套措施,如灵活运用信贷手段、强化员工的优质服务意识、完善激励机制、构建创新型企业文化等。 最后得出若干结论。一,村镇银行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是非常必要的,村镇银行应该处理好政策性目标和市场化经营目标的有机统一,树立可持续的战略发展观;二,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应当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因此村镇银行需要进行市场细分,科学合理的市场细分有利于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的农村金融产品;三,村镇银行应该以合作共赢的思路,借助政府、监管部门的优势,形成发展合力,通过市场化方式,切实解决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四,村镇银行在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应树立品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