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实验性Ⅰ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和血吸虫相关抗原对实验性Ⅰ型糖尿病小鼠的拮抗作用,为Ⅰ型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探索新的途径。方法本实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用32只雄性BALB/c小鼠(18-22g),常规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小鼠:A组为日本血吸虫感染+糖尿病造模组,B组为单纯糖尿病造模组,C组为阴性对照组,D组为正常对照组。A组实验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8周后,与B组雄性BALB/c小鼠共计16只同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Ⅰ型糖尿病模型,C组小鼠腹腔注射柠檬酸缓冲液,每周进行检测,动态观察血糖和尿糖变化。造模4周后剖杀各组小鼠,留取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水平,取小鼠胰腺组织观察其病理变化。第二部分采用与第一部分相同方法构建Ⅰ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同时制备日本血吸虫可溶性成虫抗原(soluble worm antigen,SW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EA)。造模成功后的24只小鼠随机分3组,每组8只小鼠。A组糖尿病模型鼠经腹部皮下多点注射日本血吸虫SWA进行免疫;B组糖尿病模型鼠经多点注射日本血吸虫SEA进行免疫;C组糖尿病模型鼠用PBS代替抗原腹部皮下免疫。免疫剂量均为50μg/只,每周免疫1次,共免疫4次。末次免疫后行小鼠尾静脉采血,每周检测1次血糖,持续观察1个月后,剖杀各组小鼠,留取血清,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IL-4和IFN-γ的水平,并取胰腺观察病理改变。结果第一部分实验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C组、正常对照组D组相比,日本血吸虫感染的STZ诱导糖尿病模型组A组和单纯STZ诱导糖尿病模型组B组小鼠刚开始都出现了明显的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等典型的糖尿病表现。在4w左右,B组尿糖均为阳性,其中75%为++++,25%为+++,血糖水平为13.05±0.83mmol/L;胰腺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胰岛萎缩、数量减少、分布稀疏、胰岛细胞数亦减少、胰岛β细胞空泡变性,使胰岛呈空虚状态,并有不同程度淋巴细胞浸润及胰岛炎改变。而A组在造模后4w左右,尿糖75%为+,25%为++,体重21.62±1.88g与B组体重16.32±0.38g相比有所增加,具有显著差异(P<0.01)。血糖检测为9.40±1.01mmol/L,相对B组有所降低,具有显著差异(P<0.01),并且胰腺病理检查胰岛结构大多保持完整,淋巴细胞仅浸润了胰岛周边区或导管区,未看见胰岛内部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最后一次血糖测定后,检测血清IFN-γ和IL-4,A组小鼠血清中IL-4水平63.21±10.92pg/ml显著高于B组4.42±0.48pg/ml,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A组小鼠血清中IFN-γ水平287.33±34.85pg/ml低于B组341.11±39.88pg/ml,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二部分实验结果显示:用日本血吸虫SEA免疫的糖尿病模型组B组小鼠血糖于3w开始略有降低,4w左右达到9.85±1.17mmol/L,比C组单纯糖尿病模型组12.14±1.25mmol/L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但日本血吸虫SWA免疫的糖尿病模型组A组小鼠血糖12.11±0.67mmol/L与C组无明显差异(P﹥0.05)。B组小鼠的胰岛结构虽没有保持完整,但淋巴细胞浸润较C组少,胰岛内部也未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A组小鼠与C组小鼠胰腺相比较未见明显变化,胰岛仍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残余胰岛细胞数量减少,并可见少数胰岛结构被破坏。B组小鼠在4w末血清中IL-4水平23.87±4.85pg/ml高于C组4.39±0.56pg/ml,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IFN-γ水平271.85±26.04pg/ml低于C组362.79±32.50pg/ml,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是A组小鼠IL-4水平5.09±0.37pg/ml和IFN-γ水平379.56±34.47pg/ml,较C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和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具有一定的抗实验性小鼠Ⅰ型糖尿病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血吸虫抗原刺激机体的免疫应答,调节IL-4和IFN-γ水平,导致Th1/Th2免疫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