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广泛,但同时也是引发大部分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焦点!为减少/避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建立合理可行的质控方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本文主要以“控制药品质量一致性和稳定性”为着眼点,以临床应用广,不良反应报道多的清开灵注射液为研究对象,在中药注射剂现有质控方法包括常规理化检查、安全性检查、化学组分分析(化学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引入生物热动力学方法,探索建立以生物热活性谱为核心手段和指标的中药注射剂质量一致性与稳定性控制的生物评价方法。通过以上方法的应用,定性定量地刻画正常/特殊样品的质量信息,建立正常样品质量标准信息数据库,通过对其质量信息进行相关分析和验证,筛选反映质量变化的敏感参数,采用模式识别、参数放行等技术手段评价与控制其质量,尝试建立综合应用“常规检查-化学分析-生物评价”的中药注射剂质量评价模式与方法,为最终建立不良反应/事件预警体系,保证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样品的采集、制备与常规检查采集制备清开灵注射液50批,其中正常样品18批,特殊样品32批(包括过期样品6批、模拟影响质量变化因素制备样品26批)。按中药注射剂制剂通则检查项下要求,对全部样品进行检查,结果检出特殊样品18批。对特殊样品及化学-生物检测异常的样品进行安全性检查验证,可辨识严重变质样品、未灭菌样品及过期样品共12批。结果表明,常规检查方法对质量波动的辨识能力有限。2.化学组分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DAD与ELSD两种检测器结合共同进行化学组分分析,建立化学特征图谱并测定相关成分含量。化学特征图谱相似度分析结果显示:各厂家各批次正常样品相似度较高(0.845~1.000),表明建立的化学特征图谱方法具有较好的普适性,各批特殊样品与标准特征图谱之间匹配共有峰数目不等(15~20个),相似度为0.705~0.996;聚类分析显示变质样品及部分过期样品、高温/光照加速样品可明显区别于正常样品,部分特殊样品和正常样品混杂,未灭菌样品未能显著区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同厂家不同批次清开灵注射液间各组分含量差异非常大(RSD 1.95~48.58),不同厂家样品间各组分含量差异更是悬殊(RSD 1.95%~60.77%),高温加速、光照加速对品胆酸类成分的含量明显增加约30%~50%,但过期样品成分含量未发生较明显变化。提示我们化学组分分析方法中多组分含量测定能够更为灵敏地从化学组分变化角度反映清开灵注射液样品质量差异。3.生物评价方法研究采用微量量热法,依照“敏感性”与“重现性”原则,在多种模式生物体(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以及四膜虫)的基础上进行试验条件的优化与方法学考察,最终选择建立了基于白色念珠菌与生物热动力学表达的清开灵注射液质量评价方法。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以白色念珠菌生物热活性检测的方法可显著区分合格样品与过期样品、变质样品及高温/光照加速样品,可区分部分SW与BZY及TH不同厂家的样品,可区分BZY及TH同厂家不同批号的样品。提示我们该方法对样品质量波动反应灵敏且重现性好,并一定程度上关联其抗菌活性,可以作为控制与评价清开灵注射液质量一致性与稳定性的有效手段。以白色念珠菌热活性谱质量敏感参数T2m、P2m、T、k2,建立判别函数:(1)正常=-1536.21+0.59T2m-674.6P2m-4.56T+1224.34k2(2)异常=-632.44+1.370T2m-358.92P2m-1.39T+2371.11k2并通过设定正常与异常两类样本各参数的阈值,进一步提高了判别效率。4.综合分析及质控模式初步构建综合分析表明,本文所建立的基于生物动力学方法的生物评价方法与化学组分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差异性,在现有化学分析水平的情况下,该生物评价方法在质量差异的敏感适宜性与特异性方面更是略胜一筹,且更为相关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可被认为是对现有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体系有效的补充与完善;尝试构建了基于“常规检查-化学分析-生物评价”综合运用的中药注射剂质量评价与控制模式,在从相对整体的、宏观的角度对清开灵注射液的质量一致性与稳定性进行控制方面显示出较好应用价值,有望实现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预警,保证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用药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