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美学思想是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先秦儒家到现代新儒家,儒学的发展经历了汉唐经学、宋明理学和现代新儒学三个重要阶段。作为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者,唐君毅的美学思想在现代新儒家学者中独具特色,其对于美学、文学、艺术的研究也具有独特的学术地位和理论价值。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唐君毅美学思想中“中和”观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哲学基础,阐述“中和”美学观的内涵、传统意蕴、理想境界和现代意义,总结唐君毅“中和”美学观与传统“中和”文化的区别,揭示内在的理论体系性和合理性,以求阐释它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绪论、唐君毅“中和”美学观的哲学基础、传统礼乐文化和唐君毅“中和”美学观的内涵、唐君毅“中和”美学观的现代意蕴,主要内容如下: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唐君毅思想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唐君毅美学思想的研究现状以及唐君毅美学思想与其它新儒家的区别。随着西方各种哲学思想的传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如何看待传统与现代、道德与民主的关系,成为20世纪初中国哲学家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唐君毅以西方文化为参照,反观传统文化,对传统“中和”文化进行了创造性阐释,以求构建具有现代意蕴的“中和”美学观。
第一章概括介绍唐君毅“中和”美学观的哲学基础。“心本体思想”是唐君毅哲学的核心观念,他的心本体思想上承陆王心学,融摄中西方思想,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哲学体系。唐君毅从“一己之体验”所真实感受到的现实人生问题出发,广泛融摄中外人生哲学思想,形成自己的人生道德哲学,在对人与自然的哲学思考中提出“人为万物之灵,自然与人生的关系不是对立而是和谐合一”的观点。
第二章在与传统礼乐文化比较中,概括唐君毅“中和”美学观的内涵。唐君毅的中和观起源于传统礼乐文化之“和”,“中和”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中国儒道释三家皆以“和”为美,儒家美学重视个体与社会的和谐;道家美学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禅宗美学追求个体与自我的和谐。唐君毅将内在于人心灵境界的“中和”之美外化到现实生活中,指出“和”的现代解释是“价值的实现”,体现生命精神最高价值的境界是真美善合一。
第三章论述唐君毅“中和”美学观的现代意蕴。唐君毅批判地比较中西文化,提出“纳方于圆”,以“圆而神”的中国文化精神融摄“方以智”的西方文化精神,实现中西文化之“和”。科学的发展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带来的弊端也日益凸显,人的物化,人与自然的对立等问题不容忽视。唐君毅从本体论层面上指出“依仁以求智,依仁以爱智”,以实现人文科学之“和”。唐君毅发掘儒家思想中原有的宗教精神,肯定宗教的价值,使宗教精神客观化为各种社会文化的客观精神,以人文涵摄宗教,实现宗教和人文之“和”。
结语部分对唐君毅“中和”美学观的局限性加以论述。唐君毅从本体论层面来探讨文化问题,但现实与理想的距离过大,故其抹杀了客观世界的真实内容和独立价值。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现实的根基,因而未能真正解决中国文化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