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韭蛆是韭菜迟眼蕈蚊的幼虫,食性广,主要危害韭菜类百合科蔬菜,是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害虫的发生与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为明确田间土壤含水量对韭菜迟眼蕈蚊种群动态的影响,更好地进行指导田间生产,本试验研究了沙土和壤土栽培的韭菜在不同土壤含水量下迟眼蕈蚊的种群动态变化;研究了控水30d土壤含水量下迟眼蕈蚊生长发育历期的影响;在试验前期项目研究的微生物菌肥对改良土壤性状和保水均有较明显效果的前提下,研究了不同浓度微生物菌肥对迟眼蕈蚊生长发育历期的影响,并在调查研究韭蛆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开展了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壤土在不同控水天数下土壤含水量呈现下降趋势。控水15d和控水30d处理组雌雄个体数都有差异,经过15d、20d、25d、30d控水处理后,迟眼蕈蚊雌雄个体数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控水15d、20d、25d与30d处理组沙土中雌雄总数存在显著差异,15d、20d处理的雌性数量明显高于25d和30d处理组,20d和25d处理雄性数量无显著差异。控水处理后迟眼蕈蚊后代雌雄性比逐渐降低。 由试验可知,控水30d与对照组相比迟眼蕈蚊F1代1龄期、2龄期、3龄期、4龄期、未成熟期、产卵前期、总产卵前期均明显延长。控水30d处理迟眼蕈蚊F1代平均世代周期(33.08d)显著高于对照组,F1代的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γm)以及周限增长率(λ)显著低于对照组。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微生物菌肥处理后迟眼蕈蚊卵期、1龄期、4龄期、蛹期、产卵前期和雌成虫寿命比对照组明显延长,其它龄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浓度微生物菌肥处理后卵期、1龄期、4龄期、产卵前期和雌成虫寿命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它龄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浓度微生物菌肥处理后卵期、4龄期、蛹期、产卵前期和雌成虫寿命明显比对照组长,其它龄期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另外高、中、低浓度处理之间在1龄、2龄、未成熟期、总产卵前期均存在显著差异。中、低浓度微生物菌肥处理繁殖力(F)、世代周期(T)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γm)以及周限增长率(λ)均显著大于对照组;高浓度微生物菌肥处理平均世代周期(T)明显短于对照组和中、低浓度处理,而繁殖力(F)、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γm)以及周限增长率(λ)明显大于对照组和中、低浓度处理组存在显著差异。 田间综合防治结果表明,推荐用量的辛硫磷、氟啶脲与农户高剂量的辛硫磷、氟啶脲对韭蛆防治效果基本一致,而增加用药量只会引起抗药性和农药残留问题的产生。物理防治方法见效慢,但总体防治效果不低于化学农药。经过对成虫爆发期高温闷棚、控制浇水次数处理和危害严重地块区域采用挖根、黄板加牛粪诱杀、糖醋液加牛粪诱杀的挑治方法都有明显降低受害株率的效果。对拱棚韭菜进行不同施肥处理试验表明,微生物菌肥处理、百奇微和微生物菌肥处理和复合肥和微生物菌肥3个处理均能对韭菜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微生物菌肥加百奇微做底肥时对韭菜鲜重、株高、株径、叶宽都有明显促进作用,且无韭蛆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