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楼县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南麓,黄河东岸。石楼方言语音内部差异较大,处在晋语吕梁片汾州小片和兴隰小片的交界处,同时又位于黄河岸边,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极具方言研究价值。本文以石楼方言内部各点语音为研究对象,重在揭示石楼方音的内部差异,通过田野调查,全面掌握石楼语音的基本面貌,归纳出语音特点,根据不同的语音特征合理划分区片。运用比较的方法,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较为全面细致地描写了各代表点的特点及其与古音的对应规律,深入探讨石楼方言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内部的一致与差异。在语音特征的基础上,再结合历史政区、地理位置、经济文化等外部因素对石楼方言的归属问题进行探讨,对其过渡性特征即内部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合理分析。在对内部14个点进行声母、韵母、声调全面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根据阳声韵今是否分前后鼻音、假开三精组字读?组还是?组、知系字多读?还是t?、流摄韵尾是否展唇音?、蟹摄主元音多读e还是?,将石楼方言内部分为东南、西南、北部三片。东南片以城关话为代表,西南片以前山话为代表,北片以曹家垣话为代表。本文对城关、前山、曹家垣语音音系、连读变调、声韵配合、异读情况等作了客观的描写,对各代表点的特点及其与古音的对应规律作了细致的比较,认为石楼方音内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古阳声韵今相混,?组、t?组声母分合不同,部分字古开合与今四呼各点对应规律不同,个别点舌根音kk‘?x可以拼细音,部分字的白读音差异明显,以及主元音的高低、元音韵尾唇形的圆展不同等方面。关于异读,从文白、别义、两读或多读的进行了新的分析梳理和归类。声调方面,石楼县内部各点阴平与上声调型相同、调值相近,已基本合流,称作阴平上。石楼方言属晋语区吕梁片兴隰小片,由于处在不同方言片的交界处,因此过渡性明显。其内部差异的形成,除自身语音演变的原因外,还受到了历史政区、地理位置、经济文化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石楼县目前缺乏详尽的调查材料,以往都局限于对城关话的调查描写,且多有错误或遗漏,本文提供的方言材料较为详尽,补正了以往研究的不足,为方言志撰写或地方方言的研究提供依据。对石楼县内部进行分点、分片研究,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较为全面地描写比较了各点的语音特点,同时结合外部因素分析了内部差异形成的原因,以期对晋语的深入研究提供些许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