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X”类新词语产生以及“微”语义拓展的认知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iangu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微博2009年登陆中国以来,“微+X”词语结构大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有的是新名称,有的则是新概念。从字面结构来看与现代汉语中“微”的双音节词以及micro-的音译词相似,但是仔细分析发现这只是该结构出现的基础,前后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在前人的研究中,“微+X”类新词语实际上还是停留在形态的描述和社会发生学的分析上。虽然有些研究提到该结构的产生机制和语义衍生,但是并不是认知语义学研究。传统的语义描述和分析对一些新生的、非常规的新词语结构有时缺乏一定的解释力。例如,“微+X”产生的认知机制,“微”语义的造词能力等等,所有这些直接关系到对基于该结构的现有词汇词义语义的解释以及对其未来活力的推测。而这些都无法仅仅通过语义的描述和语言本体的解释进行深入挖掘。基于上述原因,我们选择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在认知语言学提供的认知机制下研究“微+X”的产生和流行,在概念隐喻和转喻理论的观照下重点分析“微”语义的延伸。本文首先在借鉴前辈学者形态学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界定“微+X”类新词语的范围,并分析目标结构的衍生路径。在此基础上对该结构的流行机制进行认知语言学的分析。随后分析“微+X”类新词语中的关键成分“微”的语义延伸。微既可以作为修饰成分进入“微+X”类新词语,又可以成为名词的简缩成分,如微博,进入目标结构,这与“微”强大的延伸能力有很大关系。微的延伸主要分两个方面:第一,“微”作为一个形容词构词语素的隐喻意义延伸;第二,“微”作为一个简缩词的转喻意义延伸。最后得出结论,“微”之所以能保持在“微+X”类新词语中的地位不变,不断的进入结构修饰更多的“X”,是因为隐喻意义和转喻意义的重合,即连续统。这有利于人们对“微”的解读,易于传播,因此推断”微+X”类新词语在一定时间仍将流行。虽然该研究探索出了”微+X”类新词语的一些内在规律,但由于本文并不是穷尽式研究,语料收集的不完全,字条也未被权威字典收录,研究成果还是相当有限的。“微+X”类新词语是新词语有代表性的一种,对该结构的研究应不断深入,以期总结归纳同类结构的规律。
其他文献
<正> 本文论述地区范围,东起冀东卢龙县安山镇、西止唐山市唐家庄、南自滦南县城、北至卢龙县城,面积近1400平方公里,京山铁路横贯东西。区内前寒武纪沉积变质铁矿床分布普遍
对市售茶叶崂山绿茶、茯茶、安溪铁观音、乌龙茶、茉莉茶王中微量元素Ca、Mg、Fe、Cu、Zn的含量进行考察.采用V(高氯酸)∶V(硝酸)=1∶4混酸消解的方法将样品在低温下消解,火
佛山禅城区联邦酒楼的厨房中,一字排开的炉灶上,一台台抽风机呼呼运行着,油烟全部被抽到设备中,经过处理之后外排.抽风机没有以往油污横流的景象,排风口也崭新洁净.佛山禅城
研究了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中性蛋白酶和半纤维素酶单因素及其复配酶对提取蓖麻籽总油和清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的5种单酶中,以中性蛋白酶为水解酶的提油效
國圖藏敦煌漢文寫經《大乘入楞伽經》(以下簡稱國圖藏《大乘入楞伽經》),來源於《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共計56號,66件。寫卷抄寫於唐宋時期,作爲中古文獻資料具有多方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如何教授词汇又一直是词汇教学讨论的焦点,目前较为常用的词汇教学法有:词本位教学法、字本位教学法和语素教学法。语素
近年来,中国受到越来越多国外媒体的关注。外媒报道影响读者对中国的看法,值得研究。外媒关于昆明“3.01”事件的相关报道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旨在揭示外媒是如何报道中国的
浙江省丽水市白云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丰富 ,共计 115科 40 0属 792种。按其观赏部位及其用途可分为庭荫植物、观花植物、观果植物、观叶植物、垂直绿化植物及地被植物 6个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才培养理念也一直都在不断地变化和革新。传统的旅游英语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的要求。多数高职院校的老师也面临着英语教
为了探讨高速弹丸侵彻储油容器的液固耦合作用机理,采用大型动态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EXPLICIT,对空载、4/5装载和满载三种装载状态下的侵彻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