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树锦鸡儿(Caragana arborescens(Amm.)Lam.)枯枝病是在树锦鸡儿枝干上发现的一种新病害,需明确该病害的病原菌,了解其发生和侵染,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本文依据柯赫氏法则,对该病害进行了分离、纯化、接种和再分离确定病原菌,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出了该病害的病原菌;随后对其进行了培养特性研究,确定最适生长条件;测定了该病原菌接种后引起的树锦鸡儿枝条皮层内主要防御酶的变化;在对1~5年生的树锦鸡儿枝条内生真菌群落分离鉴定基础上,选取4株生防菌对病原菌进行室内对峙培养,筛选出具有最优生防潜力的菌株;采用8种常见低毒杀菌剂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进行测定,并选出最佳药剂。这些研究为该病害的防控奠定了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树锦鸡儿枯枝病病原菌的确定:采用单孢分离和组织分离的方法分离得到疑似病原菌的菌株S1,用烧伤、划伤、无伤三种方法接种健康3~5年生水培枝条,30d后仅烧伤接种表现出典型症状。选择烧伤接种进行野外接种试验,发现野外接种的发病时间较室内接种的短,且发病率高达83.3%。经形态学鉴定和rDNA-ITS序列分析表明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S1为树锦鸡子座丛赤壳菌(Stromatonectria caraganae(H(o)hn.)Jaklitsch&Voglmayr.)。目前,在树锦鸡儿枝条上仅发现其无性型,该菌为我国新记录种。 2、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试验表明: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5.3;病原菌在以蛋白胨为氮源和在以乳糖为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量最大;病原菌孢子萌发需要较多的营养,在土豆葡萄糖培养液(PD)中萌发率最高,其次为树皮煎汁,分别达到69.5%和50.7%,在无菌水中几乎不萌发。在PD营养液中,病原菌孢子在温度为15~35℃的范围内均可萌发,最适温度为22℃;孢子萌发对环境酸碱度要求不严格,pH值为4.9时萌发率最高,达70.0%。 3、用烧伤接种的方法对健康树锦鸡儿枝条进行野外接种,每隔3d采集枝皮样品,用相应试剂盒测定处理组和对照组皮层中的SOD、POD、CAT含量。各处理组皮层中3种防御酶的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接种第12~15d发病枝条出现明显症状,此时三种酶活性最大。同时对照组的防御酶活性在各时间点均低于试验组,且达到峰值的时间早于试验组。用SPSS软件进行显著性检验得出除个别时间点外试验组与烧伤对照组防御酶的含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说明三种防御酶活性变化主要是由病原菌入侵引起的。 4、通过对树锦鸡儿1~5年生枝条内生真菌群落的研究得出:树锦鸡儿枝条内生真菌种类较丰富,共分离得到真菌21属,其中半知菌18属,子囊菌2属,接合菌1属,其中优势种为茎点霉(Phorna)和毛壳(Chaetomium)分离率分别为13.1%和12.6%。不同龄级枝条的内生真菌种类数量差异不大,但其组成和分离频率差异较大,各龄级枝条均存在其特有种类的内生真菌,枝皮的内生真菌种类较木质多。 在树锦鸡儿枯枝病病原拮抗菌筛选的研究中,所选用的4种生防菌株对病原菌菌丝的生长都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即菌株T5M-2的抑制作用最好。4种生防菌株均是通过生长速度对病原菌进行压制,覆盖病原菌使之停止生长。 5、选用8种低毒杀菌剂对树锦鸡儿枯枝病的室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对孢子萌发抑制效果最好的三种杀菌剂为霜脲·锰锌、代森锌和多菌灵,稀释100倍时抑菌圈直径分别达44.8、40.8和30.3mm;而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三种杀菌剂为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和三唑酮,EC50分别为0.19、0.77和8.90mg/L。综合两者的抑制效果来看,多菌灵对病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均较好,可做为防治树锦鸡儿枯枝病的最优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