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探索世界的脚步大大加快,通信环境也愈加复杂多变,网络时代的到来也使得人类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交流更加频繁,信息量的传输也更加庞大。因此通信系统需要更加优秀稳定的性能,天线一直充当无线通信系统的耳目,研究更高性能、多功能的天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天线的多极化、小型化等方面的研究得到众多关注。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了小口径低旁瓣电平Fabry-Perot谐振腔天线的实现原理,基于该原理,采用在天线腔的E面加载两个磁壁、H面加载两个电壁的结构,来降低小口径Fabry-Perot谐振腔天线的旁瓣电平并保证较大的增益,设计了一个小口径线极化低旁瓣电平FabryPerot谐振腔天线。通过仿真及实验验证,天线具有较高的增益以及良好的副瓣表现。2.在小口径线极化低旁瓣Fabry-Perot谐振腔天线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同样的结构屏蔽天线腔的侧面,基于多次反射叠加的线-圆极化转换原理,提出了一种具有极化转换功能的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FSS)结构,同时采用沿x轴方向摆放的线极化馈源馈电,设计了一个小口径圆极化低旁瓣电平Fabry-Perot谐振腔天线。设计实现的圆极化天线结构简单易加工制作,且无需圆极化馈源和复杂的馈电网络。3.基于多次反射叠加的线-圆极化转换原理,利用具有极化转换的FSS结构,结合两层均匀介质板作为天线的覆层,同时利用短喇叭馈电进一步提高天线增益,设计实现了在两个频点处的高增益双正交圆极化天线,高低频比为1.03。4.设计了一个由L形探针耦合馈电的低剖面双极化印刷偶极子天线。基于人工磁导体(Artificial Magnetic Conductor,AMC)在特定频带内的零反射相位(?90?范围内的反射相位)的特性,以AMC结构作为天线的反射板从而降低天线的剖面。天线的上层辐射单元与下层反射板之间的间距由0.25λ(以PEC作为天线反射板)降低至0.047λ(以AMC为天线反射板)。通过仿真及实验测试验证,天线在两个端口分别馈电的情况下均具有较大增益,并且端口间的隔离度均高于32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