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前,以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以及有效市场假说等为核心的经典金融理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作为研究金融市场的标准理论。然而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这些现象中既有实证难题,也有金融市场中的种种“异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引起了许多学者对于经典理论框架的重新审视。其中关于市场中行为人“完全理性”的假设成为了主要的突破口。为了放宽这一假设,许多学者开始逐步地将心理学、行为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引入到金融理论中,产生了研究金融市场的新的角度和方向——“行为金融”。行为金融有两大理论基石:有限套利以及有限理性。在诸多关于有限理性的研究中,过度自信是其中最受关注且应用最广的非理性行为,不仅是因为过度自信是最早受到关注同时也是研究最为深入的心理现象之一,主要还体现在过度自信能够对金融市场的交易量、价格波动、市场效率以及投资者表现等多方面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行为金融中关于过度自信建模研究的文献不在少数。在已有的文献中,研究者们针对不同的市场结构引入过度自信进行研究,考察过度自信对于市场的影响,得出了一系列丰富且较为统一的成果。尽管如此,以往过度自信的研究对象主要还是市场中的投资者,也就是“价格接受者”。对于作为市场流动性的主要供给者同时又是市场中的“价格制定者”的做市商,其过度自信行为对市场影响的研究仍旧是空白。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做市商过度自信对市场影响的研究进一步丰富行为金融中的过度自信理论。针对做市商的过度自信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市场均衡时的价格波动、市场交易量、价格质量、市场深度以及各类市场参与者的利润做了相应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做市商的过度自信行为对市场的影响不同于以往研究中的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对市场的影响。在市场均衡时,做市商的过度自信行为使得市场交易量增大、市场深度增大、价格质量改善,同时价格波动降低,即做市商的过度自信行为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稳定性与有效性。另外,过度自信行为会损害做市商的利益,影响其在市场中的地位。而市场中的两类主要投资者“信息交易者”与“噪音交易者”均能从做市商的过度自信行为中获利。较小程度的过度自信不会使做市商退出市场,其对市场的影响得以维持;但当这种过度自信达到一定程度后,做市商就会退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