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县作为“中国名茶之乡”,历史悠久,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五峰县经济得到发展,特别是自2011年县城搬迁重建之后,成为新县城的渔洋关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成为是五峰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渔洋关镇的发展既带动五峰县整体发展,也是五峰县发展趋势的体现。为了探索新县城搬迁前后渔洋关镇的具体变化,分析新县城重建所带来的渔洋关镇空间形态演变的特征,本文选取县城搬迁前后(2008-2018年)近十年的渔洋关镇作为研究对象,从外部空间形态与内部空间形态两个方面深入研究该城镇空间形态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为其他山地小城镇的空间发展演变提供参考。本文首先通过紧凑度、分维数和形状指数等形态参数定量的分析城镇外部形状的演化特征与城镇扩展的相互关系;然后运用ArcGIS软件,从研究区功能用地演变的角度分析研究区内部城镇形态演变特征,揭示其与城镇扩展的演化关系;最后通过分析总结,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自然环境条件、交通、政策五个方面浅谈研究区空间形态的演化机制。将空间形态演变特征历年对比结合得到以下结论:(1)研究区的外部空间形态演化具有外部扩张与内部整合相结合的阶段性特征。依据城镇用地年均增长量可将近十年以来渔洋关镇建成区扩展划分成快速扩展期(2006-2008)、扩展波动期(2009-2011)、高速扩展期(2012-2016)三个时期,而根据不同时期扩展的各向异性特征,又可以分析出2006-2008年的快速扩展期与2012-2016年的高速扩展期都属于外部扩张阶段,2009-2011年渔洋关镇处于经济调整时期,因此城镇的发展基本处于内部调整阶段;(2)研究区的城镇扩展类型与城镇的外部形状扩展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并且呈阶段性变化。数据显示,渔洋关镇的紧凑度保持在2.2-3.0之间,分维数保持在1.4-2.5之间,形态指数保持在1.5-2.0之间,三个形态参数的变化呈阶段性规律变化。2007-2009年间,城镇规模小且发展缓慢,变化幅度小,因此城镇形态较为紧凑且轮廓简单,整体趋向受地形的限制趋于矩形;2010-2012年,新县城搬迁,渔洋关镇大力加强新县城及公路建设,城镇向外大幅扩展,变化明显,因此城镇紧凑度下降且形态轮廓更加复杂,快速的向外扩张使得城镇形态偏离了矩形;2013-2016年,紧凑度指数回弹并且不稳定地提高,而分维数指数与形态指数快速降低,这是因为当时渔洋关镇的新县城搬迁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正处于内部调整填充阶段,提高县城内部的土地利用效率,调整用地结构,填充城镇外部边缘间隙;(3)城镇功能用地的时空变化反映了研究区城镇空间的集聚与扩散过程。从内部主要功能用地变化来看,建成区面积从以前的3.18km2增加到2018年的10.18km2,居住用地、公路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作为渔洋关镇主要功能用地,三者一共增加了4.41km2,分别占总增长的35.07%,32.49%和1.78%,林地、茶园、水田是自新县城搬迀之后面积减少最多的,分别减少了2.44km2、1.65km2以及0.99km2。渔洋关镇的内部空间扩展主要将农业与自然用地转变为社会及工业用地,且功能用地的扩展方向与该建成区的整体外部空间形态扩散方向相一致,居住用地人口多的城镇,集中程度高,公路用地的空间分布呈现出由早期在东北部老城区零散分布逐渐向西北部及南部扩散的趋势,与居住用地相协调共同使得城镇空间形成了向东北、西北、南部三翼集聚的空间格局,而其他建设用地是加强山地小城镇内部结构调整与边缘填充的重要部分;(4)山地小城镇的空间形态差异受各种因素影响,受地形和交通的影响最大。山地小城镇空间形态演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自然环境条件、交通、政策等因子,本文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渔洋关镇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简要分析。总之,本文以湖北省五峰县渔洋关镇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城镇进行了系统的定性定量分析,揭示了传统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所无法发现的具有山地小城镇独有特色的空间形态演化规律,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选取该研究区进行空间形态的研究对’其他各地区的山地小城镇都具有研究意义,为小城镇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