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杏鲍菇是我国著名的食药用菌,目前杏鲍菇的市场前景很好,这种珍稀食用菌的工厂化栽培在国内外备受关注。杏鲍菇的栽培研究已广泛开展,但关于育种方面的研究较少,在杏鲍菇的产业发展中,品种选育是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保证,然而杏鲍菇在后代的遗传分化研究更是必不可少的,本试验对10个商业菌株进行出菇实验,以子实体产量,早熟性状和栽培性状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筛选,从中筛选出适合工厂化栽培的优质高产菌株(2号和24号菌株)。
本实验在前人进行杏鲍菇单孢杂交和多孢自交的基础上,对筛选出的2号和24号菌株进行了自交S1代和杂交F1代性状指标遗传分化研究,并对其高产菌株进行了比较筛选。旨在揭示供试材料遗传背景,总结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拓宽杏鲍菇育种手段,丰富杏鲍菇种质资源。
1.从自交S1代的遗传规律来看,自交导致后代群体的菌丝生长速度,产量等指标表现出劣势现象,但性状的广泛分离有助于超亲个体的选育。2号和24号后代,产菇数,产量和单菇重三个指标在后代的变异系数都较大,表明该性状指标在后代的遗传潜力就相对较大。此外自交后代菌丝生长速度与产量无显著相关性,而产菇数与产量成极显著正相关性。
2.对自交后代高产菌株产量,生长速度等实验对比分析,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24-204菌株最高单产(204.0g/瓶)比亲本单产高出46%,与其它高产菌株有显著性差异,24-203菌株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显著快于亲本。2-34号菌株最高单产(190.0g/瓶)与亲本无显著性差异,2号自交高产菌株菌丝生长速度都显著慢于亲本。
3.通过对2号和24号菌株杂交F1代遗传变异情况来看,杂交F1代性状指标广泛分离,从其广义遗传力系数来看,均单产的遗传力系数最大(73.63%),表明这一性状在遗传上是较稳定的,选择的可靠性高。而均菇重的遗传力系数最低(5.15%),表明遗传效应较小。从变异系数来看,均盖径的变异系数最大(38.86%),其次为均单菇重(30.31%),均单产的变异系数(27.88%)。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这些性状在后代遗传潜能较大,在杏鲍菇的杂交育种中选择机会就会很大。遗传后代大部分性状平均值低于亲中值,说明大部分性状属于数量性状遗传。
4.通过杂交后代高产菌株农艺性状等指标的对比分析和差异性检验,F57、F82菌株针对其它高产菌株来说属于极早熟型菌株,且菇峰期与生物学效率成负相关性,相关达极显著。现原基早晚与单产成显著正相关性。此外F134号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6.8mm/d)显著快于亲本之一,F82菌株单产最高(186.0g)显著高于双亲,F29、F92、F41菌株在单产性状上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5.通过对自交S1代和杂交F1代性状指标的遗传分化分析来看,后代菌株在色泽和菇形等性状上分化都较大,非亲本色泽(褐色和深褐色),非亲本菇形(保龄球形)以及畸形菇等占了不小比例,表明这些非亲本性状的产生是由基因重组或隐性基因纯合所致。此外杂交子代菌丝生长速度,产菇数与单产关系和自交后代结果相一致。
本文对杏鲍菇若干性状的遗传分化做了初步探索,总结了部分性状的遗传规律,通过自交测试发现备选亲本的优缺点,揭示了其遗传背景,说明了合理选配亲本是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此外对后代表现较优菌株经过进一步的选育,待优良性状稳定一致后,也可能升级为品系或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