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交叉地带的尝试研究,试图用长期被主流经济学所忽视的空间经济和区位分析方法研究国际直接投资的一般原因。本文认为,国际直接投资的本质是企业生产经营地点的空间转移和扩散,之所以会有国际直接投资现象,是因为企业会不断地选择最佳的生产经营区位,而任何企业一定时间点上的生产区位,都只是至多与该时间段内企业内部所拥有的资源以及这些资源所能支配的外部资源相匹配的区位,它不可能与不断变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永远匹配。因此,企业的区位必须不断调整和转移。当这种转移到达国外时,国际直接投资就产生了。在经典的经济学分析中,尤其是在新古典主义方法的典范——阿罗-德布鲁体系——中,空间因子被完全忽视了,经典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点”上的经济活动规律。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批评,认为任何经济活动都不能离开一定的空间范围。在对国际直接投资的研究中,如果我们忽视了经济活动的空间性,假定经济活动是在一个“点”上进行的,那么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对外’直接投资”的问题。所以本文主张所有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都必须以“空间”作为研究的平台。本文将企业放在一个具体的空间中进行研究,认为企业的区位选择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空间成本是不容忽视的。空间成本被定义为直接与距离相关的、对企业生产和经营有重要影响的成本,它包括运输成本、跨越空间距离的时间成本以及额外的信息成本。由于空间成本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至关重要,所以企业的区位选择直接影响到其生产经营效果。而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会不断地变化,因此, 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永远合理的区位。企业应该根据内部和外部各种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区位。这样,企业区位的确定和转移,本质上是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环境及其变化的适应性的空间表现。本文建立了企业生产经营区位转移的一般动力模型,认为内生和外生的力量会不断地打破企业既有的生产经营区位均衡,但企业的区位有“路径依赖”和“区位锁定”力量,这两种力量的增减变化决定企业生产经营地点转移与否。企业内生的区位的失衡,主要指的是企业作为不断发展和成长的有机体,内部条件的不断变化<WP=4>会打破其原有的区位均衡,使得企业的区位发生变化。换言之,企业的发展会破坏自身的区位均衡。外生的区位失衡指的是各种外部条件,如自然资源、劳动力、政策等等会打破企业既有的区位均衡。当各种内生的和外生的促使企业区位发生转移的力量大于企业的区位“锁定”力量时,企业的区位就会发生转移和扩散,对外直接投资于是有可能发生。本文还分析了影响内生和外生打破区位均衡的力量以及区位锁定的力量的主要因素,认为行业的差异是最重要的原因。不同行业由于产品性质、产业联系效应等有差异,因此,不同行业的企业的区位均衡和失衡的变化规律不同。这样,本文解释了跨国公司跨国化指数与企业所在行业有关的问题。本文认为,由于不同产品的市场区有大小之分,企业的区位锁定力量有差异,因此,一些行业(如食品饮料行业)比另一些行业(如汽车制造行业)更有必要和可能在空间上频繁地转移和扩散生产经营地点,这样,不同行业的跨国公司的跨国化指数就会有差异。本文认为,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发展和扩张及外部条件变化的自然结果。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区位,都要依据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当企业的最佳生产经营区位在国外时,对外直接投资现象就发生了。本文事先并没有给企业设定任何母国国家特征背景,只是将企业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并不断与周围环境发生关系的“有机体”来研究,因此,本文的研究应该具有一般意义。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是:(1)明确提出了企业生产经营区位的确定和转移是企业对环境适应性的空间表现的观点;(2)构建了企业生产经营地点的空间转移的动力模型;(3)分析了行业特征对企业生产经营地点空间转移的主要影响;(4)首次较全面地分析了跨国公司跨国化指数与行业有关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