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多b值DWI的ADC值鉴别食管鳞癌与无癌浸润区食管壁的能力。方法:47例食管鳞癌病人作为病例组,1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Discovery MR 750 3.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和DWI检查。DWI扩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0、300、500、800、1000s/mm2。配合呼吸门控和心电门控技术屏气扫描,扫描范围覆盖食管全长。在工作站中分别测量病例组肿瘤区、无癌浸润区食管壁、对照组食管壁、病例组及对照组的背部肌肉的各b值下的ADC值。分别对病例组的肿瘤区、无癌浸润区食管壁与正常对照组食管壁、背部肌肉的相应测量值进行SNK-q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病例组肿瘤区在各b值下的ADC值分别低于无癌浸润区食管壁及对照组食管壁,且P值均为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癌浸润区食管壁与对照组食管壁在各b值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背部肌肉与肿瘤区的差异无稳定性,且均无统计学意义。b值较高(b=800s/mm2)时,其ADC值更接近真实数值,图像质量较高,且ROC曲线下的面积较大,特异度及灵敏度均较高。结论:多b值DWI对辅助诊断食管癌有参考意义。ADC值能够无创性地鉴别食管鳞癌肿瘤区与无癌浸润区食管壁,为食管鳞癌病人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正常志愿者食管壁ADC值均数与病例组无癌浸润区食管壁无明显差异,正常食管壁ADC值均数可作为用于临床鉴别食管鳞癌和无癌浸润区食管壁的一个标准。背部肌肉的ADC值对食管癌的诊断无意义。b值为800 s/mm2是检测食管鳞癌的最佳b值,它可以更好地反映食管鳞癌水分子的弥散特征。目的:研究多b值DWI在食管鳞癌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多b值DWI各参数值与组织病理学分级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7例食管鳞癌病人,高分化型13例,中分化型22例,低分化型12例,均采用Discovery MR 750 3.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和DWI检查。DWI扩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0、300、500、800、1000 s/mm2。配合呼吸门控和心电门控技术屏气扫描,扫描范围覆盖食管全长。在工作站中分别测量各组食管癌肿瘤区的ADC值,将食管鳞癌高、中、低分化三组的相应测量值进行SNK-q检验。结果:食管鳞癌低分化组在各b值下的ADC值分别低于高分化组和中分化组,高分化组和低分化组的差异在各b值下均有统计学意义;高分化组与中分化组仅在b=800 s/mm2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b值下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在各b值下均无意义。结论:多b值DWI ADC值可以无创性地评估食管鳞癌的病理分级,且与食管鳞癌组织病理学分级间具有一定的负相关,因此,多b值DWI ADC值可以作为评估食管鳞癌病理分级的影像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