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为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有15%~35%的患者经激素或者脾切除等治疗无效,称之为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由于西药治疗RITP具有停药后易反复、毒副作用大、费用昂贵等缺点,越来越多的患者寻求中医药治疗。然而纵观文献,目前,对RITP的中医治疗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对RITP系统规范的中医证候研究。我们在多年临床观察中总结出RITP是以“气虚血瘀”为主要病机变化的难治性血液病,并以“益气活血”为法、以黄芪、穿山龙等药物组方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获得了良好效果。本研究作为首都医学发展基金批准的中医临床研究自主创新课题“芪龙颗粒治疗RITP临床应用研究”的一部分,希望通过回顾性调查75例RITP患者的四诊信息,能够对RITP证候进行初步的总结,验证我们既往的临床经验,为本病中医辨证论治的规范起到良好的作用,这对后续的研究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方法: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及东方医院血液科2003年至2008年的住院患者中符合RITP诊断标准之病例7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纳入RITP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外周血象、骨髓巨核细胞等情况,统计常见症状的出现频率,描述舌苔、脉象、证候等分布的情况,分析相关临床因素对证候的影响,并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因子分析,推导潜在的规律,以认识本病的中医证候规律。结果:①基线数据:发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患者平均年龄47.56±18.96,病程中位数为27个月,最长可达10年以上。②实验室检查:患者外周血象变化以血小板减少为特点,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为28.84±13.64(×10~9/1)。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都可以在正常范围内。骨髓象变化以巨核细胞数量增多或正常、发育成熟障碍、产板巨核细胞减少为特点。③四诊信息:症状频率以神疲乏力最高,其次为皮下紫斑。通过对出现频率>10%的症状进行因子分析,筛选出了对证候贡献度较大的12个症状:神疲乏力、气短、少气懒言、皮下紫斑、面唇紫暗、经血色黑有块、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便秘、小便黄、食少纳呆。这12个症状分别隶属于气虚血瘀、阴虚、热证、脾系症状四个公因子。舌象以舌质淡黯、苔白为主,其次为舌红少津、苔少,其中黯舌在舌象中最为多见。出现频率前三位的脉象分别是细弱脉、细涩脉、细数脉。④证型分布:证型分布以含气虚血瘀要素的证型为最多;在复杂证型中,基础证型为气虚血瘀,主要兼挟证型为阴虚证。结论:本病基本病因是气虚血瘀,主要的证候类型也是气虚血瘀。这与我们临床经验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