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7-1949)中国共产党的财政思想与实践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临近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之际,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财政思想与实践,追溯中国共产党人在早期的革命战争年代是如何克服财政困难,夺取革命胜利的经历,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财政思想与实践的特色,分析其对新中国财政的影响,对于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和财政管理,克服社会经济转型面临的困难,走出全球经贸关系的不确定性阴影,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非常有必要。研究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财政思想与实践对于我们今天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继续推进财政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制度改革,无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分三章分述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财政思想与实践,最后用一章评析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财政思想与实践的特色及其对新中国财政的影响。第一章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财政思想与实践。首先归纳并描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财政收入思想与实践,论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关于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经济与财政之间关系的思想:革命战争是当时的中心任务,经济建设事业必须服从于革命战争。经济是财政的基础,财政可以服务于经济、引导经济的发展。经济是财政最根本的收入来源。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不同的手段筹集收入。根据地建立之前,主要依靠打土豪缴获和罚没收入、向商人筹款;根据地建立之后,主要通过发展经济、以税收形式获得经常性收入;当时的苏维埃政府还开办了一些公营商店和企业,获得公营企业利润;特殊时期发行公债筹集战争经费或经济建设基金、偶尔还会发行货币应急等。在筹集财政收入的过程中遵循了合理负担、量能分配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实行累进税制上。其次,归纳并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财政支出思想与实践,论述了苏维埃财政的目标在于服务于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的政治任务,成为苏维埃政府调节阶级利益分配、缓和阶级利益关系、维护工农群众利益、实行其政治任务的工具。苏维埃财政的首要职责就是支持土地革命战争,保障军事供给,满足红军士兵的物质需要。满足革命军费的需要成为财政支出的基本原则、军费支出也就构成了当时财政支出的首要支出项目。为了保障革命战争的物质供应,需要进行经济建设,除了军费支出以外,增加了经济建设支出,主要是财政投资军需工业、公营公司的支出。苏维埃政府为了保护人民的各项权利包括生命权利和就业权利的职责,需要发展文化教育与卫生事业,于是形成文教卫支出和社保支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府是代表工农群众、从根本上维护工农群众利益的政府,苏维埃财政整体上体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特色。再次,论述了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财政管理思想与实践。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经济异常困难。如何集中有限的资源保障红军的基本物质需求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针对当时的经济发展情况和红军的物资需要提出了集中经济、统一财政的思想,主张统一财政和统一预决算;强调预算安排要实事求是、以实际需要为依据,坚持财政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提倡平等、反对特权和贪污,严明财经纪律、主张公私分明,倡导节省、反对浪费,财政管理要走群众路线。第二章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财政思想与实践。首先分析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财政收入思想与实践,指出随着中国共产党抗战初期的政治任务和政策侧重点由过去推翻封建地主剥削为主转变为联合各阶级进行抗日,抗战爆发前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以罚没和募捐收入为主,主要是没收汉奸和日伪财产、向地主富农和资本家募捐以及爱国人士募捐。抗战爆发后,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建设总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抗战初期主要是依靠外援包括海外华侨和国内进步人士的捐款,没收敌伪财产,部分来自国民党军费支持,还有少量税收、公债和财政发行收入;抗战中期,国民党断绝军饷后的边区经济困难,中国共产党提出发展生产、实行部分经费自给的方针,税收、发行公债和发行边币占比很少;抗战后期,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带来了公营经济收入的大幅增加,还有部分税收收入。针对边区的经济困难,毛泽东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进一步系统阐述了经济是财政的基础、只有通过发展经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困难的思想。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自力更生”、“自己动手,生产自给”的方针,号召边区军民发展公营经济,公营经济占比大幅提高,体现出公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同时边区政府注意利用财税政策鼓励公营经济、私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本质特色。在筹集财政收入过程中,坚持合理负担、公私兼顾、军民兼顾。其次,总结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财政支出思想与实践。边区政府的主要职能首先是满足部队的物质需求,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总体上,边区政府的财政支出类型涉及到军费支出、行政支出、经济建设支出(抗战后期占比大幅上升)、教育支出和民政支出等。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明确了当时主要的社会任务在于赶走日寇的同时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最终造福于民众。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特别困难而持久抗战任务艰巨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提出了统筹统支、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精兵简政、厉行节约、反对贪污浪费的预算管理思想。实践中,抗战时期边区预算管理的方针经历了系列变化和调整,从1941年的统一领导、分散经营到1942年的统筹统支为主、自给自足为辅、到1943年的统一领导、分区自给等多种形式,始终在统筹统支的前提下实行自给自足,体现了财政统一的原则。同时,中国共产党号召根据地官兵实行精兵简政和厉行节约的原则。第三章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财政思想与实践。首先阐述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财政收支的思想与实践。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方针,指出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必须实行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和劳资两利的总目标。解放战争时期的财政收入来源体现了解放战争时期的时代特色。具体包括:一是农业税,关内老解放区依旧征收公粮,土改后原来由地主富农负担的公粮田赋的绝大部分就由中农与贫农雇农负担。新解放区没有实行土地改革的农村地区实行了减租减息、累进税制和合理负担政策,农业税征收的重点是地主和富农。二是开征城市工商业税收,随着各大城市相继解放,城市工商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开始逐渐提升并占据主导地位。三是接管敌伪资产,随着城市的解放,人民政府接管敌伪资产和企业较多。四是发行公债。五是没收官僚资本。解放区筹集财政收入的过程也体现了合理负担、促进生产、实行公私兼顾、军民两利、劳资两利的原则。其次,分析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财政支出的思想与实践。解放区人民政权的职能决定了解放区的财政支出结构。当时解放区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还是支援解放战争,军费占财政支出的80%以上,然后是行政支出、经济建设支出、文教卫生支出、救济支出等。最后,分析了解放战争时期的财政管理的思想与实践。随着解放战争时期的大兵团运动战替代传统游击战,军需物资供应要求加强解放区之间的协调合作、统一调配资源,于是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实行集中管理和统一财政的原则。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与可能,采取先联合、后统一分步进行的方法,把统一货币作为统一财经的首要条件,采取先统支、后统收,分步实行统收统支。从1947年华北财经会议开始,经过三年的时间初步实现了全国财经工作的统一。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主张随时做好迎接全面内战的准备,提出整顿村财政,土地改革以后,整顿和完善乡村财政就成为解放区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赢得解放战争,解放全中国,毛泽东提出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生产与节约并重、实行供给制的思想主张。实践中,各个解放区在财政管理的过程中都实行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原则。第四章分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财政思想与实践对新中国财政的影响。首先归纳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财政思想与实践的特色,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经济与财政及革命战争关系的思想构成其财经实践的指南;二是整个财政思想与实践具有战时财政的特色;三是财政收入思想与实践体现出合理分配量能负担公私兼顾的特色;四是财政支出思想与实践体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特色;五是预算管理思想与实践体现出统收统支量入为出的特色;六是财政管理思想与实践体现了精兵简政厉行节约的特色。其次,按照上述特色逐一分析其对新中国财政的影响。不同于战时的人民政权,和平时期新中国政府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新中国的财政收支和预算管理必然受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财政思想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下面五个方面:一是经济与财政关系思想的影响,集中表现在新中国初期经过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经济改造,初步建立了以高度集权为特征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新中国的国家财政也形成了生产建设型财政的特色,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的60%以上。二是合理分配公私兼顾思想的影响,集中体现于新中国的税收负担需要在各阶层之间实行均衡分配、服务于新中国的国民经济恢复与改造重建的具体要求;公私兼顾思想在新中国初期的经济重建和改造期间主要体现为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实践中体现为新中国初期建立了新税制,体现了合理负担的政策主张,还通过调整工商税来实行公私兼顾,新中国国营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经过了多次调整,也集中反映了国家与企业单位及职工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三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思想的影响,集中体现为新中国通过建立新税制为工业化筹集资金的同时,还采取低价统收统购农副产品、对城镇职工实行低工资制度以便将工商企业利润全额上缴国家财政的特殊机制为工业化建设筹集资金,短期内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在统收的基础上进行统支,国家财政包揽了各个领域的支出责任,从经济建设到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社保等事业,从根本上体现了新中国的人民政府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四是统收统支量入为出思想的影响,集中体现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建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同时也形成了中央高度集权下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及建设过程中的国家预算实际遵循了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相结合的原则。五是精兵简政厉行节约思想的影响,集中体现在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任务即完成工业化的任务需要大量资金,实行了增产节约、减少军政费用的政策主张,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全面建设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执行了精简机构厉行节约的原则。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小反刍兽疫(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跨界小反刍动物疾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中国曾经暴发过两次PPR疫情,第一次发生在2007年的中国西藏,第二次发生在2013-2014年的新疆,更为严重的是此次疫情迅速蔓延到20多个省份,给中国的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创伤。目前中国的西部地区是PPRV主要的流行区和聚集地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对比苍膝通痹胶囊与藤黄健骨胶囊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治疗效果,以评价苍膝通痹胶囊对KOA的疗效作用;继而构建KOA大鼠模型,通过体内实验探究苍膝通痹胶囊对KOA大鼠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一、临床研究部分:根据《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指南(2020年版)》等相关参考文献确定研究的纳排标准,纳入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
2015年《<立法法>修正案》的颁布使设区的市取得了立法权。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批准制度具有维护设区的市地方立法与其上位法之间统一性与向心力、防范地方立法保护主义的作用。2018年《<宪法>修正案》对设区的市立法权及其立法批准制度的确认,使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批准制度成为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有机的组成部分。但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批准制度在法律规定方面的不足和实际适用中存在的问题抑制了其功能的有效发挥,设区的
在区域重金属污染防治及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系统地研究农田土壤-水稻系统中的重金属含量及赋存形态、定量解析重金属来源、准确全面评估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及健康风险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综合运用多种污染评价方法、铅同位素和受体模型等多种源解析方法、重金属生物可给性以及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研究了九龙江流域农田土壤-水稻系统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健康风险及来源解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九龙江流域农田土壤中已存
“智巴詿杰”((?))是一部藏传佛教宁玛派的主要教法之一,该教法由出世性教法和入世性教法两部分组成。出世性教法由“文殊身”、“莲花语”、“真实意”、“甘露功德”、“金刚橛”等五个分支教法组成,入世性教法由“差遣非人”、“世间供赞”、“猛咒诅詈”等三个分支教法组成。简言之,该教法名下共有八个分支教法,而“智巴詿杰”是这八个分支教法的统称。据“三瑜伽”,该教法分属于摩诃瑜伽之修部,于公元8世纪由莲花生
学位
民营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12月提出《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017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中国制造2025”等重点投资项目。投资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民营企
“飞地经济”最早由洛杉矶加州大学学者周敏提出(1992),在我国的实践始于1994年的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经中国政府和新加坡政府合作共建。随着近30年的快速发展,飞地经济模式已在我国不断扩展并取得成功,为助力我国跨区域间的经济协调发展和脱贫攻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广飞地经济模式的广泛应用,在2017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由此飞地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