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驱动力,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作为一种日趋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生活资料,能源在推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世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全球能源消费量总体趋势保持快速增长,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也日益密切。人类在享有能源带来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便利的同时,也遇到一系列无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战,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迅速,由1978年的5.71亿吨标准煤增长到2010年的30.80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率高达5.41%。然而,我国目前的能源利用效率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仍存在着巨大差距,单位产值能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我国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再加上经济结构的优化程度不同以及资源禀赋的差异,我国国内各省市能源利用效率也存在很大区域性差异,并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如果能源利用低效率区域能够赶上高效率区域的能源利用水平,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地提高我国总体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继续将节能减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型指标,提出201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比2010年降低16%等节能减排目标。而科学认识我国各省市能源利用效率的区域性差异,并及时研究分析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前提,也是是制定能源经济政策和科学评价各省市节能减排绩效的重要依据。本文在认真总结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选取科学的衡量指标对我国各省市的能源利用效率现状进行分析,并利用SPSS19.0数据分析软件,通过分层聚类方法对我国各省市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区域性分类,将我国各省市分别划分为能源利用高效率区域、中等效率区域和低效率区域,然后进一步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水平、能源价格、产业结构以及投资水平等因素对能源利用效率水平有显著性影响,之后,根据各种因素分析,找出各省市能源利用效率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并针对缩小区域性差异和改善能源低效率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如实施节能减排目标差异化战略,针对不同效率区域实行差异性节能减排的目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大对新能源以及优质能源经济的投资力度;加快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通过市场改善能源利用效率等等。现阶段,解决我国能源短缺、能源利用效率的区域性差异扩大以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采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能源战略,深入探讨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区域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改善能源利用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制定能源经济政策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