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发展援助的问题由来己久。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就实行了援助欧洲复兴的马歇尔计划。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就开始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援助,以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新世纪伊始,在联合国的大力倡导下,国际发展援助总量又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大量的国际发展援助到底有没有效果呢?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可能会使我们印象深刻。全世界每年的发展援助很大一部分都流向了该地区,近年来该地区收到的发展援助约占全世界发展援助总量的近一半。但是我们看到的仍然是该地区的贫困交加,30年间,该地区的贫困人口数增加了一倍,2010年达到了4.14亿。作为鲜明对比的是,东亚地区各国的经济在过去的三十年内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学术界关于国际发展援助的有效性一直争论不休。本文将从受援国的政策环境方面研究国际发展援助对受援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参考学术界的争论焦点,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国际发展援助是否能够促进受援国的经济增长。第二,国际发展援助对受援国经济增长的效应是否存在着收益递减的规律,即非线性。第三,鉴于在不同国家国际发展援助产生的效应也不同,探究受援国的政策环境对发展援助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第三个问题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采取了可获得数据的74个接受净官方发展援助的国家1992-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考虑到商业周期的影响,本文对数据的处理是取三年的平均值(7个3年期)。考虑到发展援助可能存在着内生性问题,本文为发展援助找了一些外生的工具变量,对样本作了两阶段回归分析(TSLS)。此外,由于样本中包含了不同收入阶层的国家,考虑到不同收入阶层的国家之间可能存在着不同的个体效应,本文最后还将对低收入国家的子样本以及最不发达国家的子样本进行单独的分析。实证研究表明,国际发展援助本身对受援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小,但是其与受援国政策环境的交互项对受援国的经济增长始终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也即,受援国的政策环境越好,发展援助对受援国的经济增长就越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效应。此外,对于最不发达国家来说,国际发展援助可能存在着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本文的研究支持了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倡导援助国和国际援助组织将更多的发展援助投向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的发展中国家。考虑到发展援助的首要目的是减少贫困,这一原则并不总是奏效。援助国和国际援助组织在分配发展援助的时候,需要满足最贫困地区的基本需求,更多地直接参与援助项目的实施,同时采取激励措施,给予那些切实在改善其国内政策环境的发展中国家更多的发展援助。受援国政府需要更加无私,将促进本国经济增长、提高国内生活水平作为其首要目标。除此之外,受援国与援助国政府之间要加强协作,减少不合作的博弈所带来的效率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