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引起的人兽共患病。RABV是典型的嗜神经性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后,引起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并导致宿主死亡。近年来,我国RABV毒株的多样性明显增加,出现了北极相关群、世界群草原型和印度次大陆群等新的进化分支,不同毒株的生物学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目前对流行时间较长的亚洲群RABV的毒力检测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较多,但是目前尚没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引起的人兽共患病。RABV是典型的嗜神经性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后,引起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并导致宿主死亡。近年来,我国RABV毒株的多样性明显增加,出现了北极相关群、世界群草原型和印度次大陆群等新的进化分支,不同毒株的生物学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目前对流行时间较长的亚洲群RABV的毒力检测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较多,但是目前尚没有对新出现毒株的毒力等生物学特性研究,而且现有狂犬病疫苗对新出现毒株的免疫保护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对新进化群毒株的基因序列特征、感染与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以及商品化的人用狂犬病疫苗对RABV代表毒株是否具备交叉免疫保护能力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狂犬病病毒街毒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使用Illimina Novaseq 6000 Hi Seq X Ten平台对实验室现有50株毒株进行测序,每个毒株获得6G测序数据,用DNAStar软件拼接,得到全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1875-12084bp。系统进化分析将50株毒株分为3个进化群,包括亚洲群23株、世界群草原型亚群24株、北极相关群3株。明确了上述毒株基因组特征,5个结构基因中有个别毒株的某些抗原表位区、淋巴细胞主要表位、甘氨酸序列、高变区等发生氨基酸突变,但在毒力决定位点均无突变。RABV的5个结构基因的核苷酸替换率由低到高分别为N、L、M、G和P;RABV的TMRCA平均值估计在1160-1362年。测序获得50株RABV毒株的准种序列,其中有12株毒株发生准种突变,其中亚洲群6株,世界群草原型4株、北极相关群2株,变异位点主要集中在L基因。2.不同进化群街毒株对小鼠感染特性的分析为了评价不同进化群街毒株感染小鼠的毒力,本研究挑选3株不同进化群、不同宿主来源街毒株GDMMD16、NMALSF01、Nei Meng927A进行小鼠毒力评价分析,均以标准攻击毒株CVS-11作为参考,每株毒株以10 LD50攻击青年鼠各12只,3株街毒株感染的小鼠在发病后均出现体重下降、被毛褶皱、后肢伸展,瘫痪的狂犬病临床症状,而GDMMD16组小鼠部分表现为精神异常兴奋的狂躁型临床症状,NMALSF01和Nei Meng927A组则表现为与CVS-11相同的麻痹型临床症状;在旷场实验中,4组均表现出焦虑和运动能力下降的症状,NMALSF01组表现最明显;在转棒实验中,4组均出现运动能力下降的表现,NMALSF01组表现最明显;对死亡小鼠的脑组织和脊髓的组织病理观察结果显示,脑组织和脊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元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的现象,其中CVS-11组脑和脊髓均出现神经元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的现象,而GDMMD16组和NMALSF01组在海马体中未发现病变,Nei Meng927A组在小脑中未发现病变;每组毒株的3只死亡小鼠的心、肝、脾、肺、肾等器官中未检测到RABV。3.狂犬病疫苗免疫血清对不同街毒株的中和能力分析为了评价狂犬病疫苗对不同毒株的交叉免疫保护能力,本研究通过制备3株街毒株GDMMD16、NMALSF01和Nei Meng927A的细胞毒,分别对免疫过狂犬病疫苗的23份人血清、22份犬血清、1份狐狸血清和1份貉血清进行改进过的狂犬病荧光抗体病毒中和实验(m FAVN),结果发现除了狐狸血清对GDMMD16街毒株无保护效力外,其余所有血清对GDMMD16、NMALSF01和Nei Meng927A街毒株的中和效价均高于WHO推荐的标准(0.5 IU/m L),可以表明商品化的人用及兽用灭活狂犬病疫苗对这3株街毒株具有保护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与分析度拉糖肽对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的2型糖尿病各项临床指标的影响,评价度拉糖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的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50例。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度拉糖肽组75例和胰岛素组75例,度拉糖肽组为实验组,胰岛素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糖尿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骨关节外科201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2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资料。患者平均年龄(64.3±7.99)岁,男性6例,女性14例,初次置换的原因为膝关节骨关节炎1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7例。骨折为摔伤的16例,车祸伤的4例。左侧7膝,右侧13膝。膝关节假体周围股骨侧骨折分型
目的:了解腺样体肥大(adenoidal hypertrophy,AH)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探讨外周血食欲素(orexins)水平与其相关性,为AH合并ADHD的防治提供依据和潜在血清学标志物。方法:本研究纳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喉科诊断的6岁~13岁AH儿童122例作为观察组;
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最常见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尽管大多数患者病情进展缓慢且预后良好,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出现腺体外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肿瘤恶性进展。其中,侧颈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肿瘤复发率增高和存活率降低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因此,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十分重要。目前,术前侧颈部淋巴结转
背景:皮下积液是颅脑肿瘤开颅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形成原因包括:脑脊液外漏,细胞组织炎性反应及渗出等。皮下积液对人体危害轻重不一,轻者可自行吸收,对人体几乎无害;严重者可影响皮瓣与骨瓣粘附,延迟切口愈合,引起切口感染、脑膜炎、脑脓肿等,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引起颅压升高、脑疝形成而危及生命。特别是顽固性皮下积液,会导致严重颅内感染,且疗效欠佳,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其
研究目的:探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7(CDK7)抑制剂THZ1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增殖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方法:(1)通过细胞活力检测实验(CCK)、细胞增殖计数实验检测不同浓度CDK7抑制剂THZ1(0n M、12.5n M、25n M、50n M、100n M、200n M、400n M)对p53突变型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Hs-578T、p53野生型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DU4475、激素受体阳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外泌体对于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首先,利用超速离心法提取培养细胞上清液中的外泌体,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同时使用A280法测定其浓度。其次,随机将25只实验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模型组,甲强龙治疗组,外泌体治疗组,外泌体联合甲强龙治疗组,每组5只。其中假手术组切除椎板后不做特殊处置,其余四组使用击打法在T10部位制备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1 h,除假手术组外,
目的:基于105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分析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portal vein system thrombosis,PVS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预测模型,探讨各危险因素的临床意义,为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二科完成的105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围手术期临床资
目的:该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129例胰头癌患者的围术期临床资料,并长期随访统计远期肿瘤结果。分析胰头癌神经、脉管浸润的危险因素以及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关系,分析与胰头癌根治术后生存预后有关的临床指标。有助于胰腺癌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他诊疗措施的科学性决策,对患者预后的改善以及生存率的提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更优、更及时的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
目的:通过对分别采用单、双枚融合器植入的腰椎单节段椎间融合的邻近节段的CT评估,探讨单、双枚融合器植入对邻近节段结构对称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03月01日到2020年10月31日,90例腰4-5或腰5-骶1腰椎间盘退变患者,均为单节段责任病灶。采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均为致病侧开窗减压、间盘切除并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