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我国特有树种——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在种子形成、成熟、萌发、幼苗生长及高温胁迫过程中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的代谢动态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结果发现,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像大多数其它生物碱一样,特异性地受到组织发育程度和环境因子的调控,特别是10-羟基喜树碱趋向于在成熟过程中的种子中、吸胀第12~13天的种芽中、新出现的子叶中、幼嫩叶片中和高温胁迫后的幼嫩组织中大量积累,这些幼嫩的和受到生理胁迫的组织也是植物必须特别保护的部位,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10-羟基喜树碱肯定直接参与了喜树化学防御的过程,而喜树碱主要充当贮藏库和提供代谢源的任务,是一个常规的防御措施,所以它受发育和环境因子调控的程度也就比10-羟基喜树碱低:在高温胁迫条件下,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分别在38℃和40℃度达到各自的峰值,比以丙二醛和叶绿素为指标的致死温度低了2~4℃,说明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作为喜树的化学防御手段在喜树受到生理胁迫的最前期就已被启动,对于缓解喜树的生理胁迫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10-羟基喜树碱通过中和由胁迫诱导的酸性物质,从而稳定细胞质中的在生理活性范围内而缓解植物生理胁迫;关于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喜树碱羟基化形成10-羟基喜树碱的反应可能不是单向的,而是可逆的,后者去羟基化后可以转化为喜树碱,这是处于生长和防御两难境地的植物充分利用有限量的氮资源必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