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反抗与糅合:西部乡村文化发展研究 ——以贵阳市镇山村为例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H8151171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城市化进程的时代潮流以及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嵌入国家转型话语中的乡村文化受到了城市文化的影响,乡村的各个方面历经了不同程度的变迁。然而,在与城市文化的碰撞中,乡村文化展现出了一种强劲的内生动力,而这股动力正是源于乡村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以及对自我身份的抗争。镇山村乡村文化的传播实践贡献了一个关于乡村内生性的文化创造和价值重建的现实案例。受现代化、城镇化和商业化的深刻影响,镇山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民俗传统发生了改变,但其乡村文化的内核并没有消失,古老的祭祀信仰、集体的文化活动、传统的公共空间仍留存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稳定地维系着乡村共同体的信仰价值体系。不仅如此,村民还积极地融入现代媒介生活,借助大众媒介自主地进行乡村文化传播,展现出了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性,而这种文化自觉成为了他们反抗城市意识形态的内生动力。当乡村面临着“改头换面”的危机时,村民从传承了百年的乡村传统中萌生出了一种文化传播自觉,同城市文化展开了一场隐秘的反抗。当我们重新打量鲜活而具体的乡村,深入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时,就能发现他们在国家意志、现代传媒和外来资本的夹缝中微弱却从未间断的反抗。虽然村民的这种反抗是消极的、妥协的,但是这种妥协式反抗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它是村民面对异文化时产生的一种由内而外的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是作为乡村文化主体的村民在自主地表达文化诉求、参与文化创造。而村民的反抗之所以是一种妥协式反抗,一是因为乡村文化在长期不平等的传播体系中处于弱势的一方,迫使村民只能以“弱者”的身份进行“边缘抵抗”,二是因为村民的反抗并不是要与城市文化为敌,而是建构乡村文化的主体性,探索一种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糅合的可能性。在镇山村两年多的田野调查中,笔者以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为分析框架,从城乡关系的视角出发,以镇山村为分析蓝本,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深入研究在城市中心主义的传播视角和传播体制下,乡村文化是如何突破城市文化的层层包围重构自身的内涵与价值的,而在这个城乡文化碰撞、反抗与糅合的复杂过程中,能否找到可以激发乡村文化和农耕文明生命力的东西。透过复杂且流变的乡村日常生活,乡村文化的反抗于种种细微处浮现出冰山一角,虽然其形式是非正式的、隐秘的,力度是薄弱的、轻微的,但却蕴含着坚忍维系、深沉饱满的力量,自有雷霆万钧之力。镇山村乡村文化的传播实践启示着,在乡村文化振兴的道路上,关于乡村文化的传播必须要发掘村民的主体性及创造性,唯有尊重乡村文化的生成法则,同时在外部以制度和经济等方式切实保障乡村的利益,才能够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文化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其他文献
党中央明确指出,要积极加快我国在突发公共卫生领域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与预防机制,这为我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建设上指明了方向。在经济和社会快步发展的当下,各个领域仍处于不断建设与完善之中,这也使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增多,如果没有建立积极、完善的应对机制,不仅会大幅度削弱政府的公信力,而且也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严重者更会危及社会安定。对于基层政府来说,处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线,
在对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程度日益提高、保护制度愈发成熟的大背景下,合适成年人制度已经成为少年司法体系完备与否的重要评判标准。合适成年人制度是指在刑事诉讼的进程中,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面对司法机关时,应当有一名合适的成年人在场陪同。在刑事诉讼进程中,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极易受到国家公权力的侵害,合适成年人介入诉讼一方面是为了保护涉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是监督、约束办案人员,避免其以不利于未成
社会工作机构相较于一般的社会组织而言,具有更加专业的助人手段和方法,它能够利用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价值观念、科学艺术的工作方法和理性务实的服务风格为人解困、使人振作、增强信念,帮助服务对象走向更加正常化的生活,贯彻落实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公益创投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资助了初创型中小型社会组织,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发展动力不足的困难,使公益资源得到优化,促进社会工作机构的能
关于马克思法哲学思想包括青年马克思法哲学思想在内,在学术上始终存在着非常大的争议。随着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和成熟,法哲学在马克思哲学中是否仍旧存在?对它的否定回答事实上是对整个马克思法哲学发展的遮蔽。本文以青年马克思法哲学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中心,对青年马克思法哲学进行了细致的探究。青年马克思在面对近代法哲学的理论窘境与《莱茵报》时期的烦恼问题之下,在对法国大革命史的反思中开启了对黑格尔法哲学的
随着社交媒体蓬勃发展,关于校园的负面新闻不断产生,并进入人们的视野。尤其是校园欺凌行为、未成年人犯罪等恶性事件越来越多,人们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希望能有效的遏制学生的攻击行为。本研究在阅读、分析大量文献资料后对小学生的攻击行为、公正世界信念和人格特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法阐明小学生的攻击行为、公正世界信念和人格特质情况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小学生攻击行为与人格特质
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而习作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在当前的习作教学中,教材中的习作要求过于笼统,教师茫然无措,教而无法,教学方法老套,评价方式单一,对学生的习作缺乏过程性指导;学生普遍存在没兴趣、没素材、没情感,抄袭严重等问题。所以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旨在通过习作清单探究有效的习作教学方式,改变当前习作教学现状。在充分学习和阅读各家习作教学方法的基础上
教师话语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礼貌策略可以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师话语既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学习的媒介。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还要使学生通过教师话语潜移默化地学习语用知识,从而提高学生正确使用礼貌话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因此,笔者主要使用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对优质观摩课中的教师话语进行分析,期望能对常态课教师话语的改进有所帮
产业生态化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贵州省自2017年成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以来,在产业转型、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面临较大的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化发展压力。分析贵州省产业生态化现状、研究产业生态化水平的驱动和抑制因素。对推动贵州省产业生态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对产业生态化相关理论和内涵进行梳理,构建涉及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利用效率、生
意识形态是具有鲜明阶级性的观念上层建筑,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着社会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将其置于“生命线”的重要位置,认为其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传承与再生产精神文化的重要场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进入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面临着严峻挑战,深入研究高校意识形态凝聚力的理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其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拥有数量庞大的学习者,其中包括视障人士。在中国,有关普通学生英语学习的研究成果数不胜数,但对于视障生英语学习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相关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全人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智力、情感、意志、审美、身体、价值观等的全面发展,而视障生由于视力受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针对他们的全人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英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