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新增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保障安居工程计划以来,大规模新建方式受到土地、资金的双重制约,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进度缓慢、资金筹集压力大的问题,部分城市出现保障性住房质量不过关。同时,自上而下“一刀切”的保障房任务分配方式,也使得一些地方的保障房存在供需错位的情况,如郑州、上海等地新建的保障房在配售配租之后一段时间仍存在高空置率现象。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是否一定要采取全部新建方式?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是否合理?保障性住房“一刀切”的任务分配方式对保障性住房供给产生何种影响?公租房房源筹措如何吸纳存量闲置房源?若将存量房筹措为公租房存在哪些难点,具体如何操作?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对武汉市公租房房源筹措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运用比较研究法分析了新建房源模式和存量房筹措模式的特点,总结出大规模新建模式存在的弊端,并指出存量房筹措模式的必要性和筹措难点。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武汉市洪山区公租房房源筹措模式(以下简称“洪山模式”),总结了此种存量房源筹措模式基本特征及其存在的不足。针对存量房筹措为公租房的核心难点——租金定价难问题,基于数学中函数求极值的最优化理论,并运用简单博弈分析理论,在考虑政府、租户和房屋所有人三方利益的基础上,构建了公租房租金定价通用模型,并用模型计算出“洪山模式”的理论最优租金。得出的核心结论如下:首先,政府应避免制定过于宏大和不确切的目标。应建立公共租赁住房“以需定建”机制,使公共租赁住房的供给数量和结构与需求相适应。相对于通过大规模新建方式筹措保障房房源而言,利用社会存量房用于保障性住房有缩短房源筹集周期、节约土地和资金资源等显著优势,是一种潜力巨大的筹措保障性住房房源的途径。其次,“洪山模式”中所采用的“租补分离、先缴后补、市场定价、政府补贴”的运营方式对公租房运营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最后,通过模型检验后发现,“洪山模式”中租户承担的实际租金水平过高,租户存在支付困难。差别化补贴存在巨大改进空间,在本文所建模型基础上,针对各家庭的困难程度,调整相应系数取值可实现更合理的差别化住房补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