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建筑市场尚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建筑产品需求量的大幅增加,建筑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受经济利益的诱惑和驱使,一些企业开始违背行业道德,出现了采购、生产、销售和故意使用以次充好产品和服务的不良现象。这些不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将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性能和使用寿命等造成影响,也可能会对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有鉴于此,如果任由这一现象愈演愈烈,不仅会影响中国的建筑产业的长远发展,而且还将有损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和形象,阻碍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步伐。本文在全面了解和把握以次充好现象第一手数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探讨造成这一现象的缘由,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杜绝其再次发生。为此,笔者历时18个月,先后赴北京、上海、天津、湖北、云南、陕西、黑龙江等省市,走访了70家建筑业相关企业和机构,调查了解生产商、销售商、业主、设计和施工企业、政府职能部门和第三方监测机构对以次充好现象的看法、经历、经验及预防、识别措施。受访企业包括国企、外企、合资和私营企业,受访机构有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第三方认证机构等。通过调查了解,笔者发现我国建筑材料产品存在质量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不高;生产和使用环节质量管理比较混乱;产品质量监管力度较弱等问题。经汇总、分析样本数据,并参阅相关文献资料,笔者按照供应链中的行为主体进行分类,找出诱发以次充好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利益。此外,不规范的市场竞争、低价中标、工程转包等也是导致以次充好行为的因素。最后,文章探讨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建筑产业链中的企业如何加强和防范以次充好现象发生的策略和措施。其中,政府职能部门必须要发挥重要的主导和指导作用。同时,也离不开各方的积极努力和协调合作。只有这样,才能遏制和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共同打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引导市场健康良性发展。